沙市中学报(第120期)
作者/来源: 高伦强    发表: 2013-11-09 18:08:28    浏览: 9899 次
  第一版

  高举素质教育旗帜 打造高品质的示范学校

  ——沙市中学顺利通过省示范高中复查

  本报讯(记者 徐善慧)10月30日,我校迎来了省级示范高中复查工作检查组,检查组的领导和专家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认为我校符合省级示范高中评审要求,并同意报湖北省教育督导室审批。

  检查组由荆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涂圣权、荆州市教育局副调研员殷齐华,荆州市人民政府督学张继元、冀学东,监利县教师进修学校副书记姜大照一行5人组成。检查组在我校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工作检查,听取了我校朱胜祥副校长代表学校作的自评报告,召开了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校貌,检查了各项教育教学设施,查阅了各种档案资料,并且电话采访调查了家长,听取了家长们对学校的评价。

  检查组对我校这次复查工作作了总体评价:湖北省沙市中学靠思想引领、文化渗透展示了一所省级示范学校的品味和效应,突出的办学绩效和丰富的办学成果彰显了一所老牌名校的办学风貌。认为我校基本上达到了“五优”,即优良的管理团队,优良的教师队伍,优良的教育教学设备,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优美的校园环境。我校坚持高举素质教育这面旗帜,通过文化传承和渗透,通过精神和思想引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学生,给复查组领导和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校学生在座谈会上表现出的开阔的视野、超强的表达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让专家们赞不绝口。

  邓北平校长对复查组领导和专家两天来的辛苦工作和对我校的高度评价表示了感谢,也表示学校会以这次省示范高中复查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进一步梳理各项工作,让学校的管理更细致、更精致。

  传承习坎文化 引领学校发展

  荆州市"十二五"初中校长第四期培训班在沙市中学开展主题培训活动

  本报讯(记者 兰亭) 十月金秋桂花香,习坎笑迎八方客。10月29日,沙市中学迎来了参加荆州市“十二五”初中校长第四期培训班的学员到校开展培训活动。这次活动主题是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

  上午9点,两辆大巴载着学员来到学校,邓北平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在学校大门迎候嘉宾。他们首先观摩了气势恢宏、整齐划一的课间操,然后由校办秦卓琼老师引导参观了沙市中学这所历史名校一以贯之并世代传承的文化载体:习坎石、校园浮雕、文化长廊。学员们还饶有兴致地旁听了正在这里举行的湖北省第九届中小学生体育教学评优活动。

  此次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听取沙市中学校长邓北平的《传承习坎文化 引领学校发展》的报告。在学校微格教室,邓校长为学员们详细叙述了沙市中学的历史沿革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他论述了学校文化的特质和组成内容以及文化立校的重要作用。他着重阐述了沙市中学在习坎文化传承中提炼出的“砥砺德行、上善若水、克难履艰、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习坎精神),并从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有风格的行为文化、有柔性的制度文化、有品位的物质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解读。学员们认真凝听,感悟良深。

  沙市中学以灿烂的习坎文化作为立校之基,风雨七十年,辉煌耀荆楚。如今的沙市中学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德育创新、高考成绩等方面走在同类学校的前列,并辐射周边,发挥着省级示范高中的表率作用。此次培训,沙市中学作为授课主体,将引领校长们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优化校园内部管理、推进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我市各县市区共63名初中校长和荆州市实施教育对口支援的宣恩县的5名初中校长代表参加了培训。

  第一版 简讯

  国家督查组在沙市中学

  检查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

  10月14日下午,由教育部、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共同成立的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督导检查组抵达湖北省沙市中学,对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及学生军训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检查。教育部体卫艺司综合处副处长赵长涛代表督查组对督导检查情况作总结。他认为,沙市中学的国防教育及学生军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湖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杨跃、荆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长青、市教育局副局长施晓峰等陪同国家督查组进行了督导检查。(文/图 关信章 金吉)

  湖北省第九届中小学生体育教学

  评优活动在沙市中学举行

  10月28日上午,湖北省第九届中小学生体育教学评优活动在沙市中学举行。湖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杨跃、湖北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处长姚刚、荆州市教育局局长詹宇生等领导和来自全省教育系统的18个代表队471位参评教师参加了开幕式。

  本届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由省教育厅主办,荆州市教育局承办。本次省级评优活动分别设优秀组织奖、优质体育课等次奖、体育教学案例等次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我校体育教师胡明获得优质体育课一等奖第一名。(文/图 兰亭 金吉)

  荆州市第五届青少年、第七届体育舞蹈锦标赛

  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资格选拔赛在我校举行

  10月26日,沙市中学体育馆内乐韵飘扬、舞姿曼妙。2013年荆州市第五届青少年、第七届体育舞蹈锦标赛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资格选拔赛在这里火热举行,来自全市的48支代表队、2295名运动员参加了190个组别角逐,比赛为期二天。(文/图 兰亭)

  我校发起筹备宜昌一中、公安一中、

  沙市中学教学联合体

  10月22日上午,由我校发起的沙市中学、宜昌一中、公安一中教学联合体筹备会在我校二楼会议室召开。

  邓北平校长希望三所学校强强合作,共同提高。黄炜副校长提出了“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联合建议,得到了其余两所学校领导的一致同意。(文/图 宋飞)

  第2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2至2013学年德育先进工作者

  高胜华

  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高老师总是主动让自己融入学生中,对学生做到:体现尊重、信任,增加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情感 ;对学生热情关心,正确疏导,及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思想等各方面问题;严格要求、一视同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不折不扣地做到。

  邓兆红

  他带领年级德育管理团队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办出特色”为德育教育管理的具体目标,切实制定并落实好年级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划,形成了“年级重氛围,全员树信心,常规重细节,长短目标结合,循序渐进”的全员育人模式和德育困难生的跟踪教育机制,强化了德育效果,保障了高考优异的成绩的取得。

  金双娇

  有住宿生在校的日子,每晚便有她守候习坎公寓的身影,无论严寒酷暑,都风雨无阻。她毫不懈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让每个住宿生在校都能安全、安心,让每位家长都能放心。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2至2013学年优秀班主任

  张珺

  他一直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充分,主动,和谐发展”的信念,认为教育的全部意义和艺术就在于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他在学生的心灵园地里,聚精会神做一位发现者、鼓励者和引领者,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以心灵交换心灵。他从不否定学生,鼓励质疑,发扬民主,培养能力。强调和善行信,尊重每一个个体,彰显生命的个性。他的学生,懂得感恩、知晓奋进、真诚豁达、朴实刚毅。

  雷玉明

  他在教育和教学中发挥自身优势,爱岗敬业,严守职业道德,用爱心滋润学生,用爱心为工作导航。他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他坚持做家访工作,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地配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他将教育工作藏于细节,善于发现并积极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潜质,滋润细无声,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都充分发挥其特长。

  肖小权

  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他却在扎实的工作中诠释了什么叫认真;工作中最怕“细心”二字,他却在认真的督察中显示了什么叫细心。吃苦耐劳,他都跑在其它老师的前边;周日值班,他默默地坚持了一个又一个三年。朝迎晨曦,晚披月光,他就是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邹振斌

  他热爱教育,点石成金,智慧引领学生成长; 他热爱学生,春分化雨,无声润泽桃李芬芳。他奉守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的理念,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他真率中不乏潇洒与热情,严厉中不乏包容与理解,呵责中不乏鼓励与期待,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

  丁家顺

  一腔赤诚两袖青霜衣带渐宽终无悔,三秋桂子四海桃李天命踟蹰犹风流。

  美丽习坎,他默默地坚守;莘莘学子,他拳拳地呵护。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他把衷心献给了事业;朝迎旭日,夜伴青灯,他把勤心献给了工作;细细叮咛,静静抚慰,他把爱心献给了学子。“永远的1105”,在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他和他的团队耕种了希望,收获了喜悦。

  吴祥成

  他在班主任工作中,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所带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超群。他在班级管理中,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充分信任学生,充分信任班干部,以尊重信任学生为教育的基石,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刘志国

  学生们亲切地称他“刘爷”。为了一个学生,家访到深夜;为了一件事,操心到天亮;为了一个集体,他情愿把心分成60瓣。做的事情多,在校时间多,花费精力多,他是学校的“班三多”。他用爱心在体尝着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罗忠

  她将思考与探索化合,生成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她将岁月与关爱融合,释放热量,温暖学生的心灵。她以循循之道还原科学的本质,带领学生揭开化学的奥秘;她以谆谆之语氧化求索途中的阴影,携手学生共享灿烂的阳光。她是酒精灯,以执着的燃烧升华学生奋斗的激情;她是催化剂,以无私的付出催开学生梦想的花朵。

  吴俊威

  他性格温和,做事耐心。他的带班理念是“人尽其才,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他喜欢循循善诱、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用他的超强耐心坚持打一场持久战,用他的毅力和行为去影响改变学生。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何种困难,他始终会尽心尽责,竭尽全力的去帮助他的学生,因为在他的一颗平常心下面其实是一颗永不服输、永不低头的心。

  魏遵平

  不停的脚步来自责任的动力,奉献的情怀源于心底的大爱。作为青年班主任,他常怀敬畏之心,虚心好学,不断进取,努力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六年班主任经历,他始终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以爱唤醒学生向上的欲望,以情激发学生前进的勇气,以科学引领学生的发展。

  孙青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家喻户晓的名气。有的只是对教师职业的执着,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有的只是为学生的前途命运和终身发展而操劳的心。她不仅带领学生探索生命的奥秘,还用“对人感恩,对事认真,对物珍惜”的理念引领学生成长,培养学生人格。她不仅对全班59名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状况了如指掌,还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总是想办法给予帮助。她以母爱的柔情编织着师者的大爱,她以勇士的钢强绽放着女性的魅力!

  第二版简讯

  我校在第33届湘鄂部分省级示范性(重点)

  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10月26至27日,第33届湘鄂部分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在湘西百年名校——湖南省沅陵县一中举行。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我校刘芳老师获得数学学科一等奖,朱茜老师获得生物学科一等奖,罗虹、汪小明老师分别获得历史学科、班团活动课二等奖。(张绍开)

  沙市中学举行第二十五期马培班开学典礼

  10月23日上午,来自沙市中学各个年级的161名马培班学员,64名党章班学员参加了第二十五期马培班暨第二十期党章班开学典礼。(图/文 徐 永)

  沙市中学第二届心理健康宣传周圆满闭幕

  10月15日晚6:20,第二届心理健康宣传周暨首届“学习方法交流会”在校大阶梯教室举行。10月16日,本届心理健康宣传周的最后一场活动——心体验(参加心理测试和参观心理辅导中心)活动正式开始。随着“学习方法交流会”和“心理测试活动”的顺利结束,我校第二届心理健康宣传周顺利闭幕。(王知明)

  沙市中学召开2012—2013学年宣传工作总结会

  10月16日下午,湖北省沙市中学2012—2013学年宣传工作总结暨优秀宣传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二楼会议室举行。

  徐善慧主任宣读了2012—2013学年优秀宣传工作者的表彰文件。唐年新副主任对学校2012—2013学年的宣传工作作了总结。朱胜祥校长对学校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我校与多所重点大学共建优秀生源基地

  10月18日,我校黄炜副校长在南开大学参加了2013年全国百所重点中学校长论坛。会上,我校成为南开大学优秀生源基地。此外,我校还获得了中国科技大学创新试点班推荐资格、华中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称号、北京交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中学称号。(宋 飞)

  沙市中学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全国"新宇杯"

  学校后勤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学校后勤管理学术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于10月25日至28日在云南省昆明第三中学召开,会议公布了由学会组织的“新宇杯”学校后勤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评比结果。沙市中学副校长黄炜和信息中心副主任关信章合作的论文《信息技术助力,打造节俭校庆》获得一等奖,黄炜撰写的论文《网络平台:让高效后勤成为可能》获得二等奖。沙市中学副校长朱胜祥作为学会副秘书长主持了大会的论坛交流活动。(文/图 朱胜祥 郑广)

  第3版

  乐教梓楠同受范 习坎桃李广成才

  —— 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黄 炜 唐年新 高伦强

  名校之名在于知名校友,而知名校友的成长得益于文化的熏陶、名师的教诲,可以说,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为此,我校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尤其是近十年来,我校青年教师不断增加,35岁以下教师达74人,占教职工人数的31%。教师队伍的年青化,使学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后劲,但对他们的培养与发展也成了学校迫在眉睫的工作。近年来,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我们逐渐找到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文化引领

  一所学校要立于永远不败之地,其关键在于她有没有深厚学校文化。文化的概念很广,她是一种积淀,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渲染,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就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引领而言,它包括了学校精神引领、目标引领、专业发展引领、教育观念引领。文化引领,主要是让全体教师树立崇高的师德,形成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提升人文底蕴,最终培养高的专业素养。

  1、学校精神引领

  作为一所有着70多年悠久历史传承的老校,沙市中学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就是汪奠基老校长提出的“习坎”二字,经过代代相传,它成了沙市中学的代名词。近年来,我们不断对其整理、提炼,将“习坎精神”作为学校精神,阐释为“砥砺德行、上善若水、克难履艰、自强不息”。每年我们都会对教师们进行校史教育,目的就是激励他们要有坚强的信念,即使处在艰难困顿之中也要胸怀开阔,信念坚定,内心诚实而能看到光明、亨通。应当说,就教师专业化发展而言,我们对“习坎精神”的十六字解释更多的是从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强调,“砥砺德行”直接提出教师要加强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克难履艰,自强不息”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上善若水”则是教师素养的最高目标之所在。

  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一些有效的行为文化,借助仪式等形式让习坎精神深植教师内心,如新学年开学的教师宣誓仪式、11月的校庆月与校庆日活动、升旗仪式上的学校文化解读等。通过对教师进行学校精神的引领,教师会形成一种爱生、爱教、爱校的情怀,这也会成为他们不断克服职业倦怠、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不竭动力。

  2、目标引领

  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明确的、有价值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产生,并指引人的活动方向。目前,“搭建教师主动发展好平台”作为学校的整体价值观之一,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智慧的师资”成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如何让教师明确“智慧”二字的内涵呢?我们在教师誓词中给予明确的阐释,即“敬业乐群,爱生善教;终身学习,勇于创新;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当然,由于教师的年龄和教学经验的不同,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各异,学校制定了教师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三年成名师”的口号,具体地说,就是遵循“慢慢熟悉教育教学工作→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合格的教师→良师→名师→大师”这样一个目标渐进阶梯。学校三年一届的“习坎名师”、“十佳青年”、“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明星班主任”等系列评选为每一阶段的教师发展树立了目标标杆。

  3、专业发展引领

  目标是方向,但如何达成目标,还得具体化、任务化。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这种“专业”不仅在于教师需要有精深学科专业和科研能力素养,更在于教师还需要广博的教育专业素养,为此,我们对教师专业的引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做到两者都不偏废,如我们在对青年教师培养时,不仅安排专业指导教师,也安排了班主任指导教师;不仅要求他们在教学上有发展,也要求他们在科研上有成果;不仅要注重专业,也要注重专长等,对中年骨干教师,更是要求他们著书立说,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从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这些做法无疑是要让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清楚达成目标的路径,真正做一个全面优秀的教师。

  4、教育观念引领

  近年来,教育观念变化很快,从研究性学习的滚滚浪潮,到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的方兴未艾,到教师博客、网络教研的勃然而兴,到先学后教等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教改理念,中学教育界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针对这种形式的瞬息变化,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建立了一些制度来保障教师们教育观念的更新。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平时的大会小会上,在学校内部发行的刊物上,我一再引导教师们对教育观念和课改理念的认识,重点强调了两个观点:

  一是对有效课堂的理解。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我将之归纳为四句话: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思想的平台;课堂是学科文化流淌的地方;课堂是师生能力共同成长的空间;课堂是师生共同追求人生价值的高地。基于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理解,我们对教师的定位也就明晰了,即教师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智慧的启迪者,是学科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能力增长的引导者,是学生人生目标的领路人。由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应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实践师生的人生价值,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重新整和了沙市中学的教学文化,归纳为六个“三”:

  ①三个理念。即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理念;打造智慧课堂的理念。

  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③三种学法。即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

  ④三次(段)学习。即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

  ⑤三有课堂。即有学习目标和创景设问、有学生探究训练、有反馈总结。

  ⑥三会。即让学生学会、会学、会用。

  总的来说,就是:牢固树立三个理念,科学组合三种学法,智慧组织三种学习,切实达成三维目标,让学生真正实现三会。

  近年来,我们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六个“三”的教学文化展开,本学年,我们重点是围绕五种课型展开教学研究。

  二是强化反思文化。

  反思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作出价值判断,这就是教育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在对过往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事件或教育教学问题,就会不断地去寻找自己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这样就可以让反思者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受到调控,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思想不断得以完善,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服务需求

  学校一方面要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还要极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学校管理的根本是服务师生的需求,服务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营造学术氛围,落实专家治教。

  为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学校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它是学校最高的学术咨询、评议和决策机构,是体现校内学术民主,保障校内“学术独立与学术自由”的重要形式。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职称评定、人才引进、教师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行政对学术委员会的评定结果给予充分尊重。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平台。

  一是通过纸质媒体烘托学习气氛,这主要是校报校刊,主要刊登教师学习及在教育实践中的体会,教师教学的反思及当今教育界中的热点介绍。

  二是通过校园网,刊登国内外教育研究有关资料,让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教育发展动态。

  三是开设习坎讲坛,我们经常请专家来校开设教育讲座,使教师能够亲耳聆听大师的声音,并与大师面对面地交流。

  四是加强常规集备工作的管理,保证各科每周半天的集备时间,对集备人员、集备内容等都有严格的考核。

  五是学校还鼓励并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比如在职研究生的深造等等,我校目前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近50人。近年来,教师外出实地培训工作不断加强,180多位班主任、科任教师分别到北师大、华东师大、北师大二附中实地培训提高。

  3、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健全名师考核机制。

  学校立足教师的岗位成才,实施“名师工程”。坚持三年一届的“十佳青年教师”、“习坎名师”、“骨干班主任”、“明星班主任”、“首席班主任”等等的系列评选。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坎名师精神,走智慧育人道路”的宣传活动,我们通过《沙市中学报》、《荆州晚报》、《荆州广播电视报》、荆州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在校园大门口的展板上、在精美的台历上、在校园网的主页上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智慧,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形成了“学名师、做名师”的氛围。

  同时,光环之下,我们强化考核,使之履行职责,名副其实。学校制定了《名师考核方案》等一系列评优及其他责权利的方案,进一步让名师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使命,让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和学校发展大局联系起来,在工作中高标准、高姿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指导青年教师,更好地发挥名师的核心力量与推动作用。

  4、建立青年教师培训班,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被作为我校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前,青年教师培训已成为我校的一个特色文化,如每月一次的说题、每学期一次的调研课成为常态化的工作。

  5、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搭建教师专业成果平台。

  我们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系统,让教师规划自己的成长目标,记录并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其中,教师个人简历模块划分为十三种类型分别填报,这包括工作经历、学历进修、在职培训、学术兼职、荣誉称号、教研成果、年度考核等,连续三年来,我们在校内进行如职称评定等各项评比、晋升时,摒弃了纸质材料,评委们通过评审教师的个人电子档案进行评定。

  这一经验也在各种高规格的全国会议上作为经验进行推广。

  6、优化人际关系,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学校只有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管理者才能专心为教师发展做实事,教师才能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学校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

  一是健全教代会制度,为教师全面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实施监督和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是校务公开到位,把学校发展规划,人事变动,收费标准,财务状况,评先晋级,年度考核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在校务公开栏上公布,使教师获得安全感和对学校的信任感,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激情。

  三是管理中倡导三多三少,即多一点情感投入,少一点硬性要求;多一点引导激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教育指导,少一点空洞说教,努力做到既管人,更管心。

  四是实行“互通、互助、互促”的备课组研讨活动机制和组内捆绑式奖励办法。使组内教师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五是充分信任教师。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一旦使用,充分信任。不但相信那些工作能力强,工作效果好的教师,也相信那些工作能力相对差一些,效果暂时不太理想的教师,尤其对后者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还要经常给他们一些好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三、规范管理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在政策激励不成的时候,必要的规范管理是必须的,为此我们:

  1、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了五年学校教师发展的目标,相关要求及条件保障,有关的奖励措施,可以说,这是学校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方针。

  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学校今年要求各位教师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针对教师在制定个人规划中的一些困惑,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形成了专门的文件。

  2、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主任层层负责,教科室是具体执行机构。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管理团队的课堂调研和率先垂范的制度,学校在干部管理团队中推行“九个一”活动,即每个成员每周至少要完成“听一节课”、“与一位教师交流”、“与一位学生交流”、“发现一个问题”、“发现一个亮点”、“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学期至少做到“读一本教育专著”、“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写一篇管理方面的文章”的工作要求。为此开发了《“九个一”网络填报系统》,管理成员根据授权,每周在规定的时段内上网填报数据,系统自动汇总成表,直接在网站公布。其中,管理团队成员深入课堂并与教师交流是重要内容之一,这也营造了全体领导干部齐抓共管的教师培训管理的氛围。

  3、完善观课议课制度。

  专业化的发展具体的落实是在课堂。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改进,完善了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调研课体系。近年来,为了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高每个参与者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学校对教学研究课的基本流程做出进一步丰富和规范,要求教研课能够按照“说课——上(观)课——议课——改课——反思(授课者和观察者)”的步骤认真实施。为了规范规程,学校对于教研课基本流程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制定了相关制度。

  4、让反思成为制度。

  一直以来,我在教育、教学、管理行为中厉行反思,积极推进“四步反思法”,即①我们怎样在做?(做了些什么)②我们为什么这样做?(阐明做的理由)③我们这样做效果如何?(工作的感受与工作的绩效)④我们应该怎样改进?(措施及寻求的帮助)。目前,反思成为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可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思三年成名师”,这一口号也让许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省市,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

  专家治教教有方,名师领衔实力雄。目前我校有在职省特级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湖北名师2人,市拔尖人才4人,市明星教师、骨干教师50人,市首届突出贡献人才奖1人。近三年来,我校多个学科的青年教师代表荆州参加教学比武,共有10多人次获得了省级及省级以上的一等奖。在荆州市2012年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校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生物、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通用技术共十个学科的青年教师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四位教师在人教社、省教育厅等部门组织的国家级、省级新课程培训中,受聘为主讲教师。站在进一步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我们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着“智慧的师资”的总体目标。

  (本文系在第33届湘鄂部分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校长论坛”上的发言)

  第4版

  点亮心灵的明灯

  第三十三届湘鄂部分省级示范(重点)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班会课点评

  李昌坤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理想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灵光,张扬着学生的个性。班会课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场所,是灵动的心灵之旅。一堂好的班会课能荡涤学生的心灵,能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树立学生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极大的促进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健康发展!一堂好的班会课,也许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但一堂好的班会课需要老师或者一个团队付出的智慧和艰辛是无法想象的!我们认为,班会课是最不好上的课,无纲可依,无本可查,每一堂班会课都是一次创新,一次智慧的结晶,尤其像这种面对不熟悉的学生的班会课,更是一种莫大的挑战!

  如何上好一堂班会课,这是目前各学校正在探讨的热门话题。关于一堂好的班会课的标准,本次沅陵一中提供的班会课评价标准已经做了清晰而且全面的阐述。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下几点:一是要确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三是要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性;四是要有真情实感,具有真实性。而如何使系列班会课常态化,这必须靠各学校的学生教育主管部门举全校之力为之!我们真心希望,各兄弟学校能相互合作,整合各校的资源,形成班会教育的校本课程!

  让我们惊喜的是,本次活动的七节班会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让全体评委和听课老师耳目一新,也受益匪浅!也让全体上课的学生经历了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洗礼!

  首先,我们欣赏的是七位上课的老师,他们虽然风格各异,但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迷人的魅力!临澧一中的史锦林老师理性严谨而不失幽默;澧县一中的闵娟老师温婉亲切而不失激情;常德一中的夏金林老师热情奔放而不失坚毅;沙市中学的汪小明老师平和中透出果敢;夷林中学的左金龙老师思路清晰而充满激情,善于表扬;岳阳一中的陈次宜老师睿智热情,温文尔雅;沅陵一中的舒绍军老师感情丰富,气势磅礴。可以说,一堂成功的班会课离不开授课老师迷人的个人魅力!另外,七位老师课堂语言准确、简练,或妙语如珠,或激情洋溢,或温文尔雅,或风趣幽默,但震撼学生心灵的,必定是班主任语言中闪耀的人生智慧!其中,临澧一中的史锦林老师、沙市中学的汪小明老师、夷林中学的左金龙老师在课堂中点评及时、准确,常有点睛之笔,使学生的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升华,班会课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其次,老师个人感情的融入,无疑会不断地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强烈的体验!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强有力的提高!在这方面,沅陵一中的舒绍军老师无疑是做的最好的!他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告诉学生道理,以情动人,润物无声,让学生得到强烈的情绪体验,令人震撼,现场不少学生都流下了眼泪,我们相信,上过这堂班会课的学生,一定会懂得什么是爱,懂得什么叫大爱无边,一定会给予别人更多的爱心。此外,澧县一中的闵娟老师,岳阳一中的陈次宜老师等在这方面也都做得很好!

  此外,很多老师在课堂中非常用心,令人感动,可见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岳阳一中的陈次宜老师专门设计了填写人生目标的卡片,临澧一中的史锦林老师、常德一中的夏金林老师各自设计了贴画、灯的造型等教具,使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本次班会的选题是“点亮心灵的明灯”,应该说这个选题很有针对性和时代性,也极富教育意义,可见主办学校沅陵一中的用心!该题的突破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范围可大可小,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个人、班级、家庭,都可选材。我们看到,本次的七节课都能做到切入角度准确,重点突出。临澧一中的史锦林老师以梦想为切入点,设计精巧、严密,层层递进,启迪学生从个人梦想到集体梦想,最后升华到中国梦;澧县一中的闵娟老师视角独特,选取了问题学生的教育,让学生讨论如何帮助他们;常德一中的夏金林老师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如何点亮心灵的明灯;沙市中学的汪小明老师从为自己、替别人点亮心灵的明灯两个角度告诉了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夷林中学的左金龙老师从学会欣赏的角度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爱同学、爱老师、爱家人;岳阳一中的陈次宜老师从树立理想、坚持理想的角度教育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沅陵一中的舒绍军老师通过挖掘学生的爱心来让学生学会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可以说七节班会课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切中了主题,极大地发挥了班会的教育功能,达到了教育目的。

  从课堂的呈现方式来看,除了传统的视频、图片、讨论、辩论、朗诵、歌唱等形式外,很多老师独具匠心,形式新颖生动,让人耳目一新,如沙市中学的汪小明老师设计的游戏,临澧一中的史锦林老师、常德一中的夏金林老师设计的理想树等。

  从课堂的细节处理来看,各位老师也都是精雕细琢,追求极致。临澧一中的史锦林老师以伟人故事猜想引入课题,课堂气氛活跃;澧县一中的闵娟老师分组讨论,向学生赠送礼物;常德一中的夏金林老师以名著引入;沙市中学的汪小明老师以盲行游戏引人,让学生得到现场的真实体验;夷林中学的左金龙老师以经典哲理故事引人,学生分组合理,充分调动学生集体荣誉感;岳阳一中的陈次宜老师带领全班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过渡自然,水到渠成;沅陵一中的舒绍军老师以小游戏蕴含大道理,设问严密,课堂情绪掌控得心应手,经验老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之,七节班会课凝聚了七所学校的老师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身边挖掘德育素材,正如罗杰斯所说:“如果我们想要学生做自由和负责的人,我们就必须让他们直面自己。”参加比赛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实际中找到突破口,以完善人格为宗旨,融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匠心独运的设计,激情投入的表演,不时赢得阵阵掌声,唤醒了学生尘封已久的道德情结,也深深感染了各位评委。

  当然,教学也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次的班会活动,也还存在这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认为主要是:

  一、部分课题的突破还不够具体,应更突出重点。

  二、学生应共同参与而非部分看客。

  部分班会课虽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活动的学生不够多,一部分同学充当了观众。班会课是一种民主生活,是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一种高效形式,对完善学生心智、思想、人格、价值观有积极的自我教育的效果。不仅可使整个集体焕发生机,而且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能让内向或对集体冷漠的同学参与进来,让所有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拓展道德空间,必将更加完美。

  三、作为比赛,部分班会课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各个程序的安排和取舍还要下功夫。

  四、班会课要不要板书,如何板书值得探讨。我们认为班会课同样应该有合适的板书。

  有人说,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实现文化的传承、精神的构建,班主任的工作充满研究和创造。我们注意到,本次比赛的七位老师,有四位语文老师,一位英语老师,一位化学老师和一位地理老师。也许语言学科的教师在班会课的组织上更有优势,但我们真心希望,上好班会课应该成为所有班主任的必修课,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我们真心希望,班会课能成为各兄弟学校的常规课,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阵地!

  最后,经过认真商量和取得的一致意见,我代表所有班会学科评委向活动组委会提一个建议,我们认为,目前的班会比赛每半年一次太过频繁,各学校压力较大,我们建议以后改为每学年的秋季举行一次,而且定点上课对象为高一,因为高一学生刚进高中,更有可塑性,班会教育也更及时,希望各位领导考虑!

  第5--8版

  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

  超级高考工厂

  《南方周末》10月10日刊文《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 ——超级高考工厂》。文章称,“完全可以把衡水中学当做一家工厂来看待。教师们仿佛是往电路板上焊接元件的女工。”此外,文章对衡水中学争夺优质生源也给予了关注。本报对此文进行转载,供全校师生参阅。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雷磊 南方周末实习生:藏瑾)

  衡中校门街道边,今年考入北大清华的104名学生头像一字排开。街道不够长,考入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77名学生没能露脸。

  衡水的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但衡中撑起了“教育名城”的所有名声。放假时校门口停驻近4000辆小车,十年中接待访问人数17万,如今参观须交600元会务费。

  学校实行“无死角管理”,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10分,时间安排具体到分钟。成绩、德行、卫生全部纳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

  衡中“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优秀生源,河北高考渐成独唱。2013年高考衡中独占河北省清华北大招生人数的80%、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五分之一。在河北“衡中没有对手”。

  “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全衡水所涉及部门、单位都必须密切配合。衡中背后,是衡水全市乃至河北全省的教育资源集中。

  完全可以把衡水中学当做一家工厂来看待。流水线从每天清晨5:30开始运作,到每晚上22:10关机停工,其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拿着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你看不到哪怕一分钟,是留给学生们自由支配的。

  现代企业的流水线终于被无缝移植到中学教育当中。教师们仿佛是往电路板上焊接元件的女工——喜欢招聘女老师是衡水中学的一个传统,因为“好管理”——她们在规定的时间点上,娴熟地把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考试所需要的知识,焊接到这些十六七岁孩子的大脑里。这个工厂的产品,便是每年6月份的高考升学率。

  整个河北省的初中,都是衡水中学的原材料供应商。尽管恶评不断,当地政府也多次出台政策限制跨区域掠夺优秀生源,但衡水中学仍能轻松从全省甚至从北京遴选优秀生源。

  在这所超级中学的“英才街”上,2013年104位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头像贴画从街口一字排开,一直延伸到校门口。

  300米的小街显然不够长,考入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的77名学生甚至都没能一一露脸。

  在这300米的小街上,可以看到教育的理念和荣耀被层层削减后剩下的东西:考试,考更好高校以及最好的高校。

  英才街热闹的背后,2013年河北省高考几乎是衡水中学的独奏表演,不仅囊括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文理600分以上的考生也超过全省的五分之一。考入清华北大的104人使得衡水中学独占两校河北招生人数的80%,并成为河北自新中国成立以后首个两校录取学生过百的中学。

  这已经是衡水中学连续第14年在河北省高考中夺魁,在全国15000余所中学里再添传奇。而在民间,衡水中学被追捧为“超级中学”之上“神一样的学校”。

  中国恢复高考36年,在基础教育层面则是逐渐摆脱“农村包围城市”,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级中学”现象,在屡创应试神话的同时,更加剧了资源失衡和教育不公。因而在落后地区眼中,“超级中学”被形容为一个个超级“黑洞”。

  衡水中学则是一个例外。和大城市超级中学若干分庭抗礼不同,衡水中学在整个河北没有对手,且像一个反向“黑洞”般将石家庄乃至北京的优秀学生尽收门下。衡水这个经济省内倒数、曾经贫瘠的盐碱地也因这所学校而成为盛名远播的“教育名城”。

  一直以来,围绕衡水中学的质疑和获得的成绩一样巨大。作为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一次难得的“逆袭”,以半军事化管理、绩效量化等现代公司管理手段为特点的“衡水模式”在国内迅速传播并被争相仿效,一边被捧作济世良药,一边又被斥为应试教育的复辟和滥觞。

  如今,出身小城的衡水中学已经站到了当地“教育生态链”的顶端,并继续扮演着掠夺者的角色,令那些同样是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雪上加霜”。衡水中学带来的争论还远未休止。正如《人民日报》在2013年7月一篇文章的标题——衡水中学:没对手有隐忧。

  朝圣者

  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朝圣者”。

  位于北京以南270多公里的河北衡水有着便捷的交通,却有着与之不相称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资源缺乏,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衡水中学几乎撑起了这座小城所有的名声,学校位于市区西南一片低矮的居民区,来往大货车卷起的尘土时常将街道陷入一片灰蒙。

  衡水周期性的繁荣,则出现于每个月学校放假的日子。外地家长们赶来衡水看望念书的孩子,挂着各地牌照的小汽车会将街道塞满,整个城市都会陷入拥堵之中。

  衡水中学是拥堵的中心,其门口有时会停驻近4000辆小汽车,绵延数公里。天长日久,“衡中堵车”已经成了市民长期反映的民生难题。衡水交警部门还为此专门制定《关于衡中放假期间联勤工作方案》,派出30名工作人员以保障衡水中学附近通畅。

  “能考个好大学,见不到孩子也值得。”家长们对拥堵也很能忍耐,他们每个月只能见一次孩子,陪孩子吃顿饭。他们觉得孩子能到衡水中学念书,就是送进了“大学的保险箱里”。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

  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朝圣者”。虽然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来到衡水的,但老师们的参观并不免费,为此他们需要缴纳600元的“会务费”。

  “这是我去过的地方里门票最贵的。”一位参观过衡水中学的老师打趣说。他早就听闻衡水中学的名号,学校派他和同事来这里的目的,是希望借助这里的经验来提升升学率。

  当老师们走进衡水中学所在的英才路时,一眼难以看到尽头的头像贴画会令他们感到震撼。边走边看,这些图腾般的图画会让他们心情变得虔诚。等到衡水中学门口,数字化介绍高考成就的巨大展板会再度强化他们的惊异。

  脖子上挂着吊牌,他们像学生一般排队,在衡水中学工作人员的带引下进入校园参观。激情课间操震天的口号,无人抬头的自习课,午饭时间学生的奔跑,都会给这些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然后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封闭管理”、“量化教学”这些词语。当然,不少人还会反思自身,写下长篇大论的参观感受。

  云南等地的中学更为直接,老师带着学生坐了36小时的大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为的就是在这些学生心中“埋下信念的种子”。

  除了造成拥堵之外,这些外来者仍不无可爱之处,他们会住满市区数量庞大的酒店,购物消费。曾经,一个全国性的高中校长论坛在衡水中学举行,校长张文茂一再要求减少参会人数,原因是“衡水市区的宾馆住不下”。2011年衡水中学承办会议,尽管包下衡水所有的宾馆,还是有不少与会者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去住宿。

  十余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就有17万人。衡水中学宣传处主任张永笑称,衡水中学为衡水的宾馆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这些取经者学到了什么“真经”呢?换句话说,衡水经验,是否可以在全国复制?

  陕西老师刘波9月初参观了衡水中学,他对学生疯狂的学习态度感触颇深,回校之后他发现自己所在的学校环境根本没法那样要求学生,憋到最后,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结果换来一片哀嚎。

  衡水中学成名了,山东的老师曾慕名来学习过。但来过以后,之后就不再来了,因为山东禁止中学补课。“衡水模式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学生时间控制之上的。”曾在衡水中学任教10年的李娟说,禁止补课打断了生产线的连续工作。

  强人校长的“药方”

  “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的政策并没有出台过。但李金池却凭借这个虚拟的幌子,完成原始积累。

  时间倒前20年,衡水中学还只是衡水市(县级市)下辖的一所中学,招生范围仅限于全市。衡水中学退休教师戴藏云还记得,当时衡水中学房屋破旧,还有被洪水淹过的痕迹。1992年,李金池开始担任校长,这成为衡水中学的转折点。

  “学校管理十分混乱,教学也是一团糟。”李金池回忆说,当年衡水中学召开班主任会,副校长讲话,台下有人喊了声“别听他瞎掰扯,散了吧”,众人一哄而散,留下几个领导在台上面面相觑。1992年,在衡水地区十一个县的教学评比中,衡水中学排名靠后。

  “当时组织部物色校长时找了不少人,但大家都不愿理这个烂摊子。”接到任命后,李金池回到家一宿未眠。

  戴藏云与李金池是河北师范学院77级的同学,毕业后又一起被分配到衡水中学。“他本来是一名历史教师,有些家国情怀。”戴藏云说,李金池还善于管理。

  面对衡中的沉疴,李金池开出的第一个“药方”是整顿校风校纪。当年,衡水中学围墙低矮,学生纪律涣散经常逃课,而一些社会青年也可以翻墙入校滋事行窃,甚至骚扰女生。“我当时忙完一天的工作,还要带领学校中层蹲点抓流氓,经常抓到一两点。”李金池说,为了震慑流氓,常常抓住后是先打一顿,然后再扭送派出所。

  1993年,衡水中学关闭校门,实行全寄宿、准封闭管理,要求所有学生一律住校。“扎紧篱笆,管理就方便了。”

  但与落后的硬件水平相比,校园管理还不算多大的难题。当时衡水地区尚未建市,仍是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市区仅有三万人口。盐碱地里广种薄收,经济发展的落后也牵制了教育。戴藏云还记得,那时很多中学连一幢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教学和住宿都在平房里。

  李金池穷得连一块砖都买不起,当时衡水中学一年的办公经费仅有一二十万元,仅够发教职工的工资。1993年,李金池听到一个消息——教育部正在酝酿建设1000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他认为机会来了。

  他先在学校的大会小会上频频提及这个未经证实的事情,并勉励师生为之奋斗。当年教师节,衡水市委书记与市长都来到衡水中学考察。李金池重点汇报了衡中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目标,他对领导说:“衡水地区必须要争取一所,衡水中学要担起这个责任。”

  时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湖北的黄冈模式正风靡中国,凭着“奥赛、高考和教辅”三大法宝,黄冈中学缔造了基础教育的第一代“神话”,宣称“把中国考起来”。红火之时,黄冈中学不仅上央视上教材,大卖教辅试卷,每年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仅十余年后,学校每年效益就过千万,还到外地开分校。基础教育为贫困地区带来的名声与经济反哺,刺激了地方教育政绩观的兴起。

  “国家级示范高中”这个饼画得很有诱惑力。戴藏云回忆当年一次全市干部会,市领导特别提及衡水中学,希望能把学校办好。经过李金池向市领导的多次请缨,衡水决定花力气办好衡水中学,校园硬件建设被提上日程。

  “当时市里投资1200万,分三年支付。”李金池说,每年400万在当时的衡水已经非常可观,占去衡水地区每年财政预算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第二年,衡水市财政困难,只拿出了200万元。为了保证工期,李金池开始东拼西凑,连一些低分生缴纳的“借读费”也拿了出来。资金到位之后,很快新的教学楼、图书馆都建立起来了。这些建筑衡水中学一直使用到现在。

  事实上,“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的政策并没有出台过。但李金池却凭借这个虚拟的幌子,完成原始积累。1995年,衡水中学成为衡水地区升学率排位的第一名。1996年,衡水撤地设市,衡水中学被划为市教委直管中学。借助扶摇直上的办学成绩,李金池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升衡水中学行政级别,以比肩其他地市的知名中学。1997年,衡水中学升格为正处级单位。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那就是善借外力。”20年后,李金池这样总结衡水中学的崛起。

  一切公司化

  就连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衡水中学的量化也做到极致,如男女学生交往频繁,会酌情量化扣除班级德行分。

  衡水中学开始腾飞的1994年,800公里外的湖北黄冈中学恰逢90周年校庆,黄冈市城区许多单位放假一天,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为其题词,七十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蜂拥而至。

  这样的殊荣,对衡水教育界构成了不小的冲击。置身于发达的京津唐工业区之外,经济指数全省倒数的衡水也在努力寻找出路,李金池和衡水中学也不例外。

  对衡水中学而言,学习大城市高薪聘请名师自然是不可行的,衡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李金池后来回顾的治校措施,更多是从衡水中学内部发掘潜力。“竞争是衡水中学发展起来的关键。”无论李金池还是衡水中学的老师们,都会这样总结。

  “衡水中学管理的特点就是没有死角。”戴藏云说。所谓“没有死角”,就是实行全寄宿、封闭管理,在校内,学校全面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休息。而林林总总的校规细致到“能否带橘子进教室和穿短裤睡觉”。

  流传于网络的一张课表,记录了衡水中学校园生活的紧凑,学生从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开始,一直到晚间9点50分,排得满满的。就算是晚间放学之后,学生也必须十分钟内跑回宿舍并上床休息。如果学生违反,将面临惩罚。

  衡水中学的一天,是从操场上震天的口号声中开始的。每个班级音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这个班级的量化考核分数。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就算是吃饭,学生们也是争先恐后跑去食堂,一度学校规定不许跑,甚至派人检查,仍然管不住。

  “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经典的“衡中三问”,是衡水中学学生头顶的“道德律令”。而激励人心的口号则见于每个班级和学校的各个角落,就连上楼的阶梯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公式。积极、竞争,已经深入校园里的每个角落。

  “衡水中学的管理说到底就是封闭管理和量化考核,这是一个钢镚的两个侧面。”李金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封闭管理是第一步,可以为学校营造一个单纯的环境。而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量化考核则是不可或缺的。而有去过衡中的参观者认为,绩效量化其实就是借助现代公司手段管理校园,无止境地追求效率和数值考量。

  从量化班级入手,班级的学习成绩、纪律、宿舍卫生状况,都会影响考核成绩。而考核的成绩直接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绩效评定发生联系。“比如坐班,量化会具体到每个小时。”李娟曾在衡水中学任教10年,她说执行量化考核的是学校课少的音体美副科的老师和教务干事,他们统计成表并公布出来。

  “学校利用了老师们的自尊心。”李娟说,量化考核鞭策结果是,老师只能拼命工作。

  对于量化考核、坐班等措施,教师中不少人反对。“当时一些教师抵触,在背后骂我。”李金池回忆说。戴藏云觉得李金池有自己的政治智慧,他常常将一个制度先在学校中层干部会上透风,但并不急于实行,等到教师们下面骂完了,情绪平静后,他才突然宣布实施,反对的声音就小了。

  除开硬的一面,李金池还有软的方法。推行班级量化考核,反对最厉害的是班主任,因为考核结果最终会落到他们头上,李金池一度将班主任的津贴从8元提高到40元。学校经济宽裕之后,他给教师们盖了住房,他和其他学校领导都靠后,好房子让一线的教学骨干先选。

  统一的管理逐渐有了成果,衡水中学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从几人到了十几人。2000年高考,衡水中学力压石家庄二中这些传统名校,成为河北省的高考冠军。

  “你们中要出更多的吴仪,要出更多的鲁迅。”戴藏云曾多次看到,李金池的一句话就能让台下的学生嗷嗷叫。李金池成为这个学校的标志。他每天早上会带领师生跑操,和5000名学生一起高喊口号。按照他信仰的“工作安排紧凑了就是激情”,衡水中学的时间表里每件事都被精确到了分钟。

  就连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衡水中学的量化也做到极致,如男女学生频繁交往等“非正常接触”,会酌情量化扣除班级德行分。

  2002年9月,中国教育报头版连续四天以《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为题报道了衡水中学办学经验,衡水中学声名鹊起,被称为“教育神话”。李金池还记得,当时学校里找他的电话都被打爆了。2004年,李金池从校长位置上调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那时他在衡水已经家喻户晓。

  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

  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的“掐尖”,使得大部分县市中学的处境越来越恶化,被业内人士形容为“站起一个,倒下一片”。“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一份投诉材料这样写。

  李金池离开衡水中学之后,他原来的下属张文茂接任衡水中学校长一职。这时候的衡水中学俨然是河北省内首屈一指的名校。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曾认为,地方政府是“超级中学”现象的始作俑者,许多地方领导以辖区内拥有“超级中学”为荣。

  而对于衡水当地而言,衡水中学无疑是手中筹码,如果运用得当,这将是小城最耀眼的“名牌”。

  在河北,超级中学的苗头则出现在2003年。这一年石家庄二中成立分校,在河北教育界引发震动。当时许多教育专家已经预测到这将带来的“黑洞效应”和对教育公平的破坏。此后,河北省内的知名中学仍纷纷设立分校扩大招生。

  当时,高考已经成为超级中学的秀场。人大附中、西工大附中、南开中学都已经形成气候。这些中学多分布在首都和省会,当时优质的师资和生源向大城市流动是趋势。相比而言,衡水中学面临一场逆流而上的战斗。

  2006年9月,衡水中学将一所民办中学收入旗下,改名为滏阳中学,专门招收复读生。凭借衡水中学的名气,第一年就有近千人入学就读。利用生源的“马太效应”,衡水中学开始在河北省各个地市吸收生源。

  “实际上,衡水中学能考上十几个清华北大,已经到了极限。”河北教育界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衡水中学原来的招生范围仅限全市,多数学生都来自于市区桃城区(原来衡水县级市)。衡水中学已经将这些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挖掘了。

  衡水中学要继续迈进,就必须打破“不得超范围招生”的藩篱,广纳全省的优秀生源而教之。李金池说,在他任校长最后的两年里,已经有外地的学生慕名来衡水中学。衡水中学的加入,使得河北超级中学的争夺倍加激烈,主要体现是优质生源的争夺,免收学费甚至是给钱给物这样的招生“谍战”在各处上演。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顶级的“尖子生”则流入了衡水中学这样的一流中学。2010年中考,邢台市区前100名学生留在邢台的只有30多名,接近70人流向石家庄二中和衡水中学。

  “县里招生环境越来越恶劣,很难招到和留住优秀学生,高考升学率滑坡严重。”河北赞皇县中学校长侯树军曾对媒体说,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的“掐尖”,使得大部分县市中学的处境越来越恶化,被业内人士形容为“站起一个,倒下一片”。

  2011年,赞皇县中考前200名,最后留赞皇中学的仅60人。赞皇中学一度出台政策,将出十万元奖励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但一直没有机会兑现。而某名校招生老师在赞皇还被打了。而河北当地媒体,不时接到关于衡中等名校违规招生的举报和投诉,“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一份投诉材料这样写。

  2011年7月15日,河北教育厅基教处曾通报衡水市第二中学、临城中学、石家庄二中分校等三所学校违规招生,但并无详细处理说明。

  衡水中学成为乱局中的赢家。从十几人到近百人,衡水中学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占掉了全省大部分,超越石家庄二中等传统名校,独霸河北。虽然河北省教育厅一再禁止超范围招生,最终都不了了之。

  “在我们的班上,当时就有超过20个同学是外地人。”衡水中学2007届学生张雨说,甚至不少北京、山东等地的学生也在衡水中学学习。

  虽然,本地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冲击,衡水中学服务本地的作用下降了。但衡水当地政府却跟衡水中学进入了“蜜月期”。每年高考成绩出榜之后,衡水中学的网站会挂满衡水各个领导的贺词。

  2009年,衡水市原市委书记陈贵在考察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时也表达强力的支持:“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他要求衡水中学扩建所涉及的部门、单位都要密切配合。

  除开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衡水中学还有另外一张可供资助的“关系网”。据熟知衡水中学招生的人士说,衡水中学一座难求,外地学生要进去必须有高官的“条子”。能拿到“条子”的学生,不是子女也会沾亲带故。这些关系会帮助衡水中学免去不少麻烦。

  “从现在学生家长的通讯录就可以看出,不少家长都非等闲之辈。”曾做过衡水中学班主任的王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和丈夫在高速路上因严重违章被扣车,她忽然想到班上一名学生的父亲是交警部门的领导,就拨通电话求助,很快她和丈夫就直接开车走人。

  “我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这样,学校能动员的资源就更厉害了。”王莉说。

  走中间路线了

  李金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当年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我现在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

  58岁的李金池现在是石家庄一所民办中学的校长。2010年,他从衡水教育局长位置上退下来后,再度回到熟悉的教育实践领域,任精英中学的校长。

  “他将自己的经验运用在这里,学校很快有了起色。”退休后曾在精英中学兼职的戴藏云说,李金池到达精英中学后,他的“名人效应”使得这所民办中学当年招生就满额,优质的生源开始往这里流动。2013年高考,精英中学的一本、二本上线率就达到了石家庄全市第一,人们惊呼“衡水中学奇迹再现”。

  “我现在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李金池说,到精英中学之后他对教育又有新的思考。但他的方式仍然没有变化,精英中学封校后实现了封闭管理,李金池仍旧在这里提倡他在衡水中学运用过的“激情教育”。

  近年来,关于衡水中学教育模式的讨论从未停息。李金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当年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采用棍棒教育,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他说,从1997年后他也开始探索课堂改革,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

  吊诡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学都开始以衡水中学为师。对于河北那些利益受损学校而言,要生存下来就只能学习衡水中学。然而,衡水中学的“马太效应”已成,要撼动几乎不可能。

  李娟介绍说,如今衡水二中、衡水十三中都是学习衡水中学的治校模式,甚至在某些做法上青出于蓝。衡水二中提倡“低进优出”,招收衡水中学余下生源中的优秀者,目前每年也都有5人左右考上清华北大,实力远超其他地市的名校。

  “比如衡水中学的每日教研——把老师聚齐开会交流经验的做法,就是学习二中的。”李娟笑说,衡水的中学间展开了发扬“衡中模式”的比拼。

  “衡水中学的本质是一种过度教育。”一位衡水中学的离休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张雨还能记起她2007年在衡水中学复读的日子,发呆、吃零食、撕纸都会被记录,损失班级量化考核的成绩。一天晚间,她尿急去上厕所,就被工作人员记录下来,第二天通报批评就上了黑板报,班级量化考核被扣掉一分。

  如今,无数渴求升学成就的学校将衡水中学的经验奉为圭臬。这让李娟感到忧心,教师的状态最终会影响到学生,考核的压力也会间接转移到他们身上。

  “谁的青春可以被量化呢。”李娟说。

  (文中张雨、李娟、王莉为化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