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季第8周国旗下讲话]诵读经典名著 传承中华文化
作者/来源: hjy    发表: 2016-10-31 19:59:27    浏览: 6885 次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演讲的主题是:“诵读经典名著,传承中华文化”。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其实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经典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泱泱华夏,盛开着一朵朵经典之花。经典文化,它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

  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尤其是诗词曲,简简单单几个字,却往往能胜过千言万语,道尽人生百态,世事沧桑,唐诗宋词元曲中,总有那么些句子,让人一看就觉得悲从中来,寒凉入骨,李商隐的秋池浇开紫丁香的惆怅,渭城的朝雨沾湿了王维的衣裳。豪放的李白,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人生的壮美,就存在于经典之中,诗意的情怀蕴含于经典之中。

  我们的祖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有着风景秀丽的三山五岳,有着无数的圣贤学者,还有着一部又一部的经典著作。孔子的《论语》、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诸葛亮的《出师表》、李白的《将进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呐喊》……每一本经典著作,都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随便拿一本来读,都可以读一生一世,都可以读出千般智慧,万种情思。  如《红楼》,我就读出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小资情怀;读出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的人生哲理;读出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的矛盾学说;读出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下”的警世惊言。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腹有诗书气自华”,祖国优秀的文学经典,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培养德行,学会做人,我们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又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中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雨一样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自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诵读经典就像喝上一杯好茶,需要我们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才能在乐中学会享受,在忧中学会思考。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我们的心智,培养我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中展现人生的壮丽。

  中华文化这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为了不让这些隔世经年的艺术就这样在它们诞生的地方,黯然地消亡,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这些青春少年,都应该去高度珍惜和自豪。从浅尝到深爱,从了解到发扬,这是我们一辈子的职责。

  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文字燃烧我们心中那泓不老的渴望,用语言为酒杯盛满一杯又一杯豪情和壮志。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