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第155期
发表: 2016-12-01 11:51:00    浏览: 10312 次
  第一版

  自豪 不舍 兴奋

  --在庆祝湖北省沙市中学建校75周年大会上致辞◎熊礼才

  在新老校区交替的关键之年,今年的校庆日更让人增添了许多别样的心绪。我想用三个词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第一个词,是自豪。巍巍学府,灼灼其华。七十五载,凝聚着习坎人生生不息的逐梦理想;七十五载,汇集着中国教育史上众多华彩篇章。七十五载栉风沐雨,七十五载沧桑砥砺;七十五载春华秋实,七十五载进取超越。七十五载,习坎园的每一个音符都激荡着动人心魄的历史回响:全国首批重点中学、湖北省第一所示范学校,2次荣获国务院嘉奖令,7次获国家部委表彰,5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7名省级高考状元,2名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银牌获得者……75年来,我们一路走过,历经坎坷,屡创辉煌。75年来,一大批安邦理国、治学兴业的精英栋梁在这里展翅高飞,他们或经国济世,成就一番伟业;或格物致知,终成学术泰斗;或搏击商海,跻身时代潮头。75年来,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我们始终秉承“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习坎精神,我们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光荣承诺,我们始终坚定“文理兼长、惠及千家”的办学方针,正是这种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孜孜以求的执着,成就了我们作为教育人自豪的底气。

  第二个词,是不舍。“高高水杉,郁郁苍苍”,“葱葱玉兰,叶茂枝壮”,每当校歌的旋律响起,我们头脑中都会呈现一副“松影梅萼,金柳银杏;林荫如盖,秀木雕梁”的妙曼美景。在这个熟悉的一方天地里,我们挥洒着汗水,憧憬着未来;我们奔跑着梦想,享受着年华。不舍的是景,不舍的也是人,更是那年那月的那些事。校园的人大都钟爱银杏,它生长期缓慢,爷爷辈栽的树,到孙子辈时才能成材,所以也叫公孙树。当年的那颗纤弱的小树苗,历经风霜雪雨,已然高耸挺拔。年复一年,它无声地见证着一批批教书人耕耘岁月的辛苦操劳,也分享着一批批读书人似水年华的酸甜苦辣。今年,回母校的校友比往年更多了些,他们满怀不舍,作别心中熟悉的习坎园。明年暑假,我们将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办学,在这转瞬即逝的10个月的时间里,让我们把不舍化为分秒的珍惜,多亲近这里的风景,多聆听这里的细语,多感触这里的脉搏;让我们把不舍化为分秒的行动,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道题,完成每一天的反思,品味点点滴滴的收获。伊人不再,情缘犹存,在不舍的时光中,让我们在最美的习坎园,成就最好的自己。

  第三个词,是兴奋。沧桑砺洗,激人奋进。今年10月,在荆州市高考总结会上,我校多门学科获评“荆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学科”,学校被评为“荆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荆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突出进步奖”、“荆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特别贡献奖”,沉甸甸的奖牌凝聚着习坎师生的智慧与汗水,也彰显出学校办学的实力。11月,学校又迎来两件喜事:一是11月2日,高三(12)班张一啸同学在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发挥稳定,获得荆州市唯一一枚金牌,并以高考过一本线录取的条件与北京大学签约;二是11月上旬,高三(12)班杨周立同学获得高考清华大学在湖北招生降低30分录取的优惠录取资格。这些成绩的取得,让人兴奋,也不断印证着“文理兼长”的办学理念。我们的素质教育依然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今年9月,高二(17)班向常乐怡同学获得全国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冠军,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亲自为她颁奖;2016年,我校共青团继“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之后,再次获评“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素质教育经验被《中国教育报》“五四青年节”专版报道:素质教育的这面旗帜始终在习坎园高高飘扬。2016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也是成果丰硕。优秀的业绩不胜枚举,名师们用一个个业绩证明着异彩纷呈的优秀。4位教师在国家部委主办的“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评“省优课”,正向“部优课”冲刺,1位教师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发文表彰的第二届“楚天园丁奖”,1位老师获颁“荆州市名师工作室”牌,2位老师获得教学比武省一等奖,10多位老师获得湘鄂部分重点中学教学比武及荆州市中学学科教学比武一等奖。同时,我们还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与杭州二中等名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交流,大力推进以“同课异构”为平台的教学研讨活动。名校之名,在于名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智慧师资的引领下,沙市中学的教办学水平会不断提升,学生发展一定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管好课堂生态   把控教学标高

  --在高一、高二期中考试总结反思会上的发言

  ◎熊礼才

  今天应该是我第一次在常规年级,就一个阶段性的考试发言。刚才,方方面面从各自的角度就考试作了分析、评价,我都认同。我之所以还要啰嗦,是因为在大家陈述的众多因素中,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地制约了我校的教学,到了非引起高度重视不可的程度。

  一、课堂生态。

  囿于时间关系,我今天重点说说课堂生态中的课堂管理。老师们身处一线,比我更清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请大家回顾一下,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哪些行为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课堂学习?从他们的直观表现来看,看闲书、玩手机、递纸条、讲小话、睡大觉,不一而足。还好的是,我们极少听说因学生行为而冲撞老师、扰乱课堂的事。以上种种现象都涉及到课堂管理的问题。

  教师的课堂管理,首先体现在班级课堂秩序的形成与维持。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就没有良好的课堂效率。衡水的军事化管理,首先是塑造严明、严谨的课堂秩序。从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同样的班级,不同的教师,课堂生态不一样。这种差异的形成,首先在于教师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北师大石中英教授有个观点,叫“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我很认同。我们常说“师道尊严”,师道,首先是教师能够认识道,践行道,学生才能跟随、体会道,能够按照道的要求为人处世。师道,要求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引导者,所以,我们要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第一,注重言传身教,如不穿奇装异服,不发表不负责任的议论,不偏激,不狭隘;第二,是教师自身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第三,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第四,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提醒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这是对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这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他们的课堂自然是师生和谐互动,教学行云流水,气氛其乐融融。

  再举几个反面例子,我们有少数老师总处在一种迎合学生的心态中。从课堂管理的角度来说,这表现出的是教师极不自信,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有所怀疑。在我看来,过于迎合学生,一者扰乱了学校整体的教学秩序,二者打乱了学科教学计划,三者我们迎合的仅仅是部分学生的过分要求,这种迎合会受到其他学生内心的反感。久而久之,当我们最终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时候,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已经被矮化了、被轻视了。对学生的迎合应该是一种奖励性质的、偶一为之的手段,是不以冲击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有距离感,否则,师道是不复存在的,课堂管理是低效的,课堂生态是失衡的。我们教师的角色意识要增强,要意识到,无论我们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抬多高,无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多强,他们身上的绳子还是攥在老师手中,只有做到宽严相济,宽严有度,收放自如,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控好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

  二、我想说一说考试。

  期中考试受到关注的程度当然超过了双周练。它尤其受高一年级师生和家长的普遍关切,当然,学校也很关注。原因有三:1、它是对学校分班模式科学性的认定,2、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认定,3、是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班级教学行为的认定。

  从大的层面来说,高一年级分班基本科学,同层次班级仅从分数来看差异不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能够胜任学校教给的教学与管理任务。但是考试成绩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在前面的同志发言的基础上,我重点说两点:

  1、重点班的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我们以高一数学学科为例:重点班的平均分大多在115分以上,平行班普遍在85分左右,分差是30分。这30分的背后,有哪些教学行为值得我们思考?我以为,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有: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的能力层次肯定有明显差异,这要求我们从备课的环节开始就要体现这种差异,以免我们实验班的同学吃不饱,平行班的同学吃不了;同时,我们在平常训练与考试评价上也必须根据层次区别对待,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我们教师大多带的是不同层次的班级,我们必须杜绝如下现象:不同层次的班级一样的教案,一样的课堂,一样的训练题,一样的考试要求,一样的评价标准。这里涉及到我们备课组层面确定不同层次班级教学标高的问题。我个人的评价,我们的集备更多是集中在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成绩数据的分析讨论上。我们还必须在把握这些微观层面因素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深入思考不同层次的教学标高问题。要通过对教学标高的确定,来明晰我们不同层次班级的课堂架构,同一内容,因生而异,因班而异,课堂讲到哪一个程度,知识引申到哪一个深度,练习安排到哪一个维度,学科能力达到哪一个高度,这是分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双周练的模式,解决的是学生吃苦精神不强、练习不落实、学习压力不够等现实状况,而困扰我校多年的理科尖子层不厚、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等因素,还必须通过符合教育规律的手段予以解决。

  本学期开始,我们在考试评价上从学校层面有所动作,但这不是治本之策。要治本,还必须从课堂的变革开始,从我们制定的教学标高开始,从针对性的教学开始。

  2、我还要重点谈一个问题:学生的学科平衡问题。以高一物理学科为例,本次期中考试,过一百分的共6人,分布在1、2、3、4班,其中唯一的满分在3班,从班级前50%和后50%的平均分来看,重点班的分差超过了15分,平行班在10分左右。再细看重点班的分数,第一名与第50名的分数相隔20分以上。我们剔除命题的原因,充分说明我们的重点班学科教学目标较为模糊,对教学的定位不够清晰,学生还停留在靠天赋学习阶段。我在想,一套试卷,每一个题型都是课堂上反复训练的,为什么一考下来,我们最好的班级,最好的学生过100分的寥寥无几,即便是优秀学生间的分数动辄相差一二十分,这究竟是命题出了问题还是教学出了问题?这个现象在平时双周练中也较为普遍,应该引起相关学科的高度重视。在这里我开个基本药方:平常的考试,一定要体现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以夯实基础为出发点,真正起到检测日常教学效果的目的。在重点班,平常的双周练,还是以物理学科为例,要出现八个、十个过100分的成绩,总分在年级前50名的同学,单科扣分要努力做到不超过15分。化学、生物的单科扣分要控制在10分以内,要确保我们的理科综合出现八个、十个甚至更多过280分的学生。当然,我不是唯分数论者。我强调的是我们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标高要清晰,我们对学生的学科缺陷要通过平常的训练来发现并予以解决。不然我们的培优补差,我们的学科平衡就永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对于高二的问题,最集中的体现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即使是同层次的班级,也有差距扩大的现象。希望相关班级从管理上入手,从学科突破入手,重新形成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老师们,我今天列举的学科是数学和物理,重点分析的是高一年级,但学科教学的规律是一致的,课堂管理的手段是一致的,教学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们面对的问题与实现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今天提到的现象不涉及个人,我仅仅希望通过与大家交流,来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课堂结构,来进一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通过我们的持续改进,从而提高我校教学的整体水平。希望教导处、教科处深入思考,引导我校教学向纵深发展。

  第二版

  第39届湘鄂部分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沙市中学教师载誉归来

  11月18至20日,第39届湘鄂部分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在湖南省常德市一中举行。湘鄂两省的沙市中学、夷陵中学、常德市一中、岳阳县一中、澧县一中、临澧一中及沅凌一中共7所学校的100多名教师相聚常德,对数学、历史、班团活动和通用技术课进行了深入研讨和赛课活动。沙市中学张慧敏老师执教的数学课《球的体积和球的表面积》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张娟娟老师执教的历史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江露露老师执教的班会课《敬畏规则》、石倩老师执教的通用技术课《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获二等奖。

  参赛教师赛后反思

  众里寻他千百度

  ◎沙市中学数学组 张慧敏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能成为名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足见反思的重要性。第39届湘鄂部分省级示范(重点)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回想整个过程,这次比赛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一、过程重于结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堂教学研究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教学思想、方法的改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和加油站。准备公开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磨砺、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这一节教材上仅有两个公式和一个例题,这给参赛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这也是极大的挑战。如何设计一堂精妙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课?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这一章节的安排,弥补数学史实。日也思,睡也想,有好几次都梦见自己在讲课。走路时在琢磨,看见球状的建筑就会心里扑通直跳,吃饭时夹起球状的肉丸子,筷子也不知不觉地在沉思中松开了。这段过程有点艰辛,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验器材,教学视频,课件制作等等,期间遇到了大大小小的障碍,度过了无数个彷徨纠结的日夜。

  这样的付出,若是只着眼于最后的奖项,那么参赛者势必会被这种压力所吞噬。目的地固然是吸引人的,但沿途的风景同样精彩。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为准备一节课,教案不知要推敲多少遍。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否定,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反思,这种机会平时是不可能有的。备课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累积的过程和探索的过程。公开课评比无论结果如何,对我们青年教师一定会是一次提升,一次自我的超越。

  二、吸纳集体智慧

  语言艺术是课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该如何准确地表述问题?怎样的表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是我在本次磨课中印象深刻的一个环节。公开课不比平时日常课,一字一句都要斟酌。肖老师、裴老师等众多老师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帮助我将课堂语言打磨得简洁、精炼。开场的语言也尤为重要,借鉴刘老师提出的用清晨的露珠等大自然中的实物引入,给学生美的感受。

  到底该用怎样的例题呢?直接在第一节课把高考题就摆出来吗?这必然不妥。那怎样的例题才是有趣味的呢?评课过程中邹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他建议能否比较等体积下的不同几何体的表面积大小,从而综合运用两个公式。受此启发,我顿时联想起曾经读过的关于露珠的科学故事。露珠为何呈球形?原来是液体表面有表面张力,使得液体倾向于收缩,让表面积最小,所以据此我设计了一个露珠为何是球形的问题,以球和正方体两种几何体进行对比研究。

  精于课件制作的潘老师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圆柱中截取了一个圆锥后得到的几何体是什么样子的,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尚待培养。而通过动画演示,就可以很生动地展示这个几何体,轻巧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还有很多的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一次一次的磨课,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才有了比赛当日较为理想的教学设计。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

  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

  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叔本华说:“一个人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我们将以人生最宝贵之时期来筑起人生最美好之事业。教师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幸福人生。

  我在成长中

  ◎沙市中学历史组 张娟娟

  本课为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第一课,具有开篇奠基的作用。教材围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讲了三个问题,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内容和实践。同时,本着发展的理念,在第四部分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的发展。

  由于本课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容易产生倦怠感。同时,学生之前对这方面的知识接触不多。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力争语言具有趣味性,简化复杂的理论,通过开展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讲授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新课的导入不够引人注目,教师在整堂课中教授过多,学生的积极性未充分发挥。由于本课的理论性太强,有些知识点需要教师进行讲解,但是,却未运用恰当的呈现方式。对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由学生阅读材料自主探究得出,知识的呈现方式尽量展现新意。

  第二,本课的内容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有新意,但是,课堂的知识量较多,思维程度较高,需要考虑各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影响了教学进程的开展。例如,在为巴黎公社的社员墙拟写一句标语时,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能够迅速写出,而学习能力欠佳的学生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而这些正是教师没有充分考虑的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教学内容没有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

  第三,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例如:①在本课的讲授过程中,学生的表述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未能立即指出。②活动环节有点混乱,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欠佳。③由于前面的活动开展的时间较长,使得时间很紧,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教师没有及时调整课堂内容,仍旧按照原先的进度进行讲解,使得最后未完成教学内容。这些问题反映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也使得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改进的措施有:①针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为评价小组提供评判的标准,由评价小组的同学指出同学们存在的问题,代替教师的说教。②针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状况,教师应冷静分析,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本课的最后一部分主讲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这些内容在最后的动画部分已经呈现了,因此,可以进行果断的取舍,直接播放动画。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进行改进,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吾将上下而求索

  ◎沙市中学语文组 江露露

  为期三天的湘鄂边青年教师比武大赛终于结束了,从拿到班会课的课题《敬畏规则》到现在,一直在思索这个课怎么上,直至课比赛结束,对于此节班会课的探索还意犹未尽。从搜索资料到确定课的思路都遇到了很多问题。第一,我认为这个主题本身就存在着问题,规则并不都是正面的,有钱规则、潜规则等诸多负面新闻出现。主题为“敬畏规则”,从题目上已经将主题的范围缩小到正面的积极有用的规则。第二,我们的主题是敬畏规则而不是遵守规则,敬畏这个词如何解释和升华。最后,我决定以轻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规则,从文学和游戏的角度向同学们展示敬畏规则。抱着期待与忐忑踏上了湖南常德一中的路途,在讲课的过程中遇到了其他学校的老师们,我发现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气场强,表演性强,课堂掌控强等。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面对强大的对手,我的内心没有怯场,而真正怯场的是当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不能被自己调动,在把握学生上我还显得太生涩。

  从湘鄂边赛场归来,内心仿佛更明了,我知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内心更迫切地想要去学习,想要把自己课上的更精彩,每堂课都要像公开课一样去准备,这个过程中会冒出很多有意思的想法,会期待着去课堂上彩排。每一天也会鞭策自己去多学习,因为有好的想法、好的学生、好的课,还需有一位能驾驭这一切的老师。而我这次比赛的欠缺正在于个人的驾驭与调动课堂的能力。

  非常感谢这次比赛,让我成长,让内心变的更厚重和稳重。讲台是平台,亦是舞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不仅要教学生,督促学生学习,更要督促自己学习。享受在讲台上的每一分钟,享受每次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身上试验时所碰撞出的思维的火花。面对每一个学生,你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面对每一堂课,你清楚明了的或模糊的;面对每一次比赛的结果,你无怨无悔的或留下遗憾的……都是一次挑战,都是一种成长,都是一种美与收获。

  比赛结束,常德一中的学生们对我说:“老师,你的课太有意思了,留个联系方式吧。”比赛归来,自己两个班的学生给予我最响亮的掌声。感谢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给予我的鼓励与支持,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努力与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和“通用技术”交了个朋友

  ◎沙市中学地理组 石倩

  十一月,五味陈杂的岁月。接到通知,参加39届湘鄂边青年教师比武活动,不是地理,而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这是什么学科?一脸懵。

  找来课本和教学参考用书,以为一看就懂。第一眼,“技术与设计”、“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立马傻了眼,和地理毫不沾边。初次见面,就被打了当头一棒。花了整整一个星期,与其小酌几杯,才勉强意会何为设计,何为技术。有些战争,注定单枪匹马。所幸,江湖遇见低调有内涵的刘峰大侠,时而帮我指点迷津。

  为寻找切实可行的试验设计,日思夜想,绞尽脑汁。吸取他人智慧,灵感一现,改造升级,纸巾测试,就它了。游走银行换硬币,不服务还态度恶劣,只得用200枚游戏币替代。原色纸巾、本色纸巾、原浆纸巾,大润发多次逛。几经曲折,试验器材终备好。上课试讲,状况百出。隔行如隔山,课堂几不像。心情跌宕起伏,谁与述说。

  生活就是一个deadline接着一个deadline。比武赛课时间,恰巧各种忙,身心俱疲负重上阵。发挥欠佳早预料,但未曾想还遇更不靠谱事。学生没书听我叨,有心互动无处使。试验动手勉强笑,其他心急匆匆过。事后一览其他五位选手风采,经验老道知识专业自愧不如。

  若问我比武心得?No.1做最好的努力,有最坏的打算。No.2跨界跨行跨学科均不易,且行且珍惜。No.3思维的碰撞灵性的课堂,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人来疯”。

  君子之交淡如水,常怀感恩之心,凡事经历皆是收获。敬江湖一杯酒,往事随风!通用技术,再见?再也不见?阿弥陀佛,一切随缘。

  她的获奖感言,语惊四座……

  ◎ 沙市中学数学组 张慧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感谢贵校给我这样一个和各位老师交流的机会。

  柳叶湖畔来相会,酒不醉人人自醉。

  鸟语花香景色美,好茶好水好滋味。

  三天两夜如一瞬,常德情谊永留存。

  临到今日别离时,百感交集不忍分,

  备课磨课心好累,一腔苦水诉与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课消得人憔悴;

  拿到课题脑袋懵,教材内容基本空;

  日也思,睡也想,几回夜梦上课中。

  每见球体心扑通,夹起肉丸筷也松。

  忽有一日灵光现,腾跃而起急匆匆。

  为了器材上淘宝,几何模型太难找;

  数学实验不易搞,如何进行好困扰;

  课件做得要精巧,动画视频不能少;

  一字一词要斟酌,大家全都帮出招。

  领导同事来指导,深感前辈水平高。

  山外青山楼外楼,见贤思齐长智谋;

  常德一中余老师,类比设问好构思;

  运用实验和统计,另辟蹊径耳目新。

  夷陵中学杜老师,小组探究学知识;

  精心准备小白板,学生激情被点燃。

  岳阳一中潘老师,实验器材来演示;

  投资千元买教具,得到透明的材质。

  澧县一中祁老师,声音洪亮富激情;

  先有代数表达式,再想构造几何体。

  更有优秀参赛者,时间有限不细述。

  人生有涯学无涯,教学有法无定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三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落幕

  沙市中学学子夺金

  报讯(记者 兰亭)11月2日,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主办,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武汉大学和黄冈中学共同承办的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圆满落幕,来自沙市中学的张一啸同学获得荆州市唯一一枚金牌,并以高考过一本线录取的条件与北京大学签约。

  记者了解到, 每年一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都是一次盛会,10月27日,全国最优秀的物理竞赛选手共360人从五湖四海汇聚到湖北武汉,参加为期8天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本次决赛总计考试时间为7小时,其中理论考试3小时,实验考试4小时,这对于同学们的体力和脑力都将是一个挑战。沙市中学的张一啸同学凭借良好的专业功底、过硬的心理素质、稳定的赛场发挥获得金牌。

  11月2日,大赛组委会在湖北黄冈举行颁奖仪式,众多高校招生组也来此进行招生选拔。此前已经获得专家组推荐以一本线录取清华大学资格的张一啸,正式与北京大学招生组签约,2017年高考将以一本线录取北京大学物理专业。

  据悉,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由中学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竞赛始于1984年,每学年举行一次。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氛围;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用勤奋诠释奇迹 用刻苦唱响青春

  --记2016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获得者、湖北省沙市中学学生张一啸◎兰亭 懿浅

  他有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和激荡的热情;也有战胜胆怯的勇气和决不向困难妥协而敢于冒险的希求。

  他,一直用勤奋作舟,以苦学为乐,保持着对奇迹的憧憬,对竞赛的追求以及对灿若群星事物和理想的感知。

  他,苦思冥想,去探索物质世界的真理,并获得了2016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金牌。

  全面发展 孕育新芳

  当清晨的曦光还没来得及驱走昨夜的黑暗,他朗朗的读书声便像一个个悦耳的音符在初醒的水杉间回荡;当炽热的骄阳烘烤着大地,他不畏炎热,只求思维能在如浩瀚星空般绚丽多彩的知识世界里遨游。从朝霞刚从天边沁开到夕阳西下,暮色笼罩;从鸟儿早行觅食到黄昏云散燕归,专注的时光逝去得总是这样匆匆,他争分夺秒,终不负那一份美好的青春。在更沉重的物理竞赛压力下,他仍能够兼顾平时的学习,做到学习竞赛两不误,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顶尖的理科生,张一啸不仅拥有严谨缜密的思维能力,而且在语文、英语较偏文的学科上也深有造诣,并多次获得年级单科和总分第一。张一啸同学平时喜欢积累一些字词的生僻意象,在特别的意象中收获特别多的乐趣。他总能将枯燥无味的生物课本品咂出几分抑扬顿挫的文学味儿。在停课竞赛期间,本可以不上早自习的他,仍然坚持到班参与朝读,既做到了高考竞赛两不误,又收获了晨读的快乐与美好。

  张一啸对待每一门学科都一样认真,他的时间管理能力强,学习效率高,总是能在一个星期内把大多数同学一到两个月才能写完的资料做完。针对不同的学科,张一啸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对他来说,一般同学可望不可即的三段式学习法(刷题-总结-变式)早已是轻车熟路。对于每一道题,张一啸都会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找出多种解题思路与方法,对于和自己结果不同的答案,他都能静下心来重新演算,提出疑问。他拥有的不仅是对不同答案的质疑,更是与伽利略一样的独立思考、不畏权威的精神。林徽因曾说:“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张一啸正如那位把寂寞坐断,将苦涩尝遍的人,也正是他的刻苦、专注、勤奋、踏实、严谨、自律,推着他一步步向前有去,在火红喧腾的青春里,择一段沉潜的时光,竭尽全力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沉醉在那份拼搏的美丽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两年磨砺 一朝亮剑

  宇宙航行,熵,相对论,四维世界,量子力学,一个个新奇、抽象却又与事实相符的定律,总使张一啸为之入迷。在他眼中,物理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几个公式,几条定律,更不仅仅是几个单调乏味的物理题;日月星辰运动的神秘之美中有物理,平素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事物中有物理,司空见惯的现象中也都蕴含着物理。张一啸经常沉浸在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中,例如:为什么日出时太阳看起来是扁的?虹外侧为什么有一条副虹?他享受着思考的过程,享受这样简单而又奇妙的幸福。他做习题时,就像诗人写诗、画家作画一样,不仅没有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而且还能体验自己独特的思维,使他感觉到自己就是舞台上矫健的舞者,一次次用自己的才华打动世人,一次次体会到自己的超尘脱俗。

  进入高中后,物理世界特有的魅力和对物理似火般的热爱,让张一啸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物理竞赛。如果已经选择了追寻远方,如果已经踏上征程,便只顾风雨兼程。通往远方的路是布满荆棘的。一次又一次的充满希望,到残酷的现实将幻想粉碎;静默地看花开花落,等几度新月变圆。他不甘于失败,在第32届CPHO(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落榜以后,他坚强地站起来,重拾信心,回到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教室。在经历了一次梦想破灭的打击后,张一啸在学习生活中,少了一些轻浮与躁动,多了份自信与目标。

  年少的稚嫩已然在磨砺中悄然褪去,那沉稳的铠甲正被披上。张一啸不再将自己视为轻盈的舞者,而是把自己看做即将踏上战场的战士,一名坚毅的特战队员。已数不清有多少个周日的下午,张一啸独自安静地走进实验室,打开书本,一头埋进了漫无边际的竞赛题中。自己的世界顿时静谧无声,只剩下一个人在一间寂寥空旷的房间里冥想,时而有陷入漩涡的困惑之感,时而又有灵光闪现的小激动,时而还有豁然开朗的畅快,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分享给物理这个老朋友。都说通往天堂先要经过地狱,当他稍有松懈时,他便勉励自己:只有勇敢的人、坚毅的人、有自己追求的人、在坎坷中永不放弃的人才能存活。随着第33届CPHO的复赛一天天逼近,压力像一座扑闪着魅影的大山,重重的压在张一啸的身上,他试着用微笑来放松自己,最终却冷冻成死灰般的漠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调整,在2016年11月,这一切的汗水、寂寞、压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张一啸同学凭借着雄厚的基础、坚强的意志与强大的心理,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金牌。这次成功,不仅让他获得了2016年高考以一本线的标准录取北京大学物理专业的资格,更让他收获了“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静与淡然。他说:“迎接我的无论是你死我活的战场,还是星光璀璨的舞台,我都将用自己的呐喊声去歌唱,用自己的坚定的步伐,去冲锋,去舞蹈,去获得自己想要的,去追求自己热爱的。放眼未来,我已无所畏惧!”

  如水品格 多彩人生

  离开竞赛赛场,平常生活中的张一啸也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可亲可爱的好同窗。同学们眼中,张一啸既能热心帮助有疑问的同学,乐于分享好的解题方法,是他们的益友和楷模,也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温情的好伙伴。他会在刷题刷到兴奋时忘我地哼起歌来,他会在武大樱花树下戴上花环不顾自己形象地给大家拍照,他还会在佳节之际赠予同学卡片,上面写着暖心的祝福话语。他富有幽默感,时常给同学讲一些有趣的冷知识,来活跃氛围,缓解大家的学习压力。他的真诚给周围的人带去了无数温暖和快乐。他是沙市中学1512班同学口中的“男神”--啸哥,更是沙市中学引以为傲的学习标兵。此外张一啸同学也爱好体育运动,闲暇之余喜欢打篮球,尽管技术不是最佳的那一个,他也总因能够在球队中起到作用,做出贡献而快乐。球场上跃动的身影,是青春最好的诠释,也让他在运动的快感中体会到汗水比胜负更重要。

  十年寒窗,离不开父母风雨兼程的陪伴与关怀,离不开老师们含辛茹苦的教导与鼓励,离不开同窗间推心置腹的交谈,离不开沙市中学“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习坎精神对张一啸人格的塑造……在高高水杉伫立着的校园里,这位看似普通却内蕴不凡的高中生,持着一颗单纯而美好的心,坚定地向着自己的未来走去!即使面对再大的风雨他也将无所畏惧,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四版

  情系沙中 感恩母校

  沙市中学“老三届”毕业生,祝贺母校75周年华诞习坎情四首(藏头诗)

  ◎6631班 刘先敏

  青春岁月

  青衫红颜聚江津,春绿新苗次第生。

  岁洗铅华凝霜色,月笼花影待晓明。

  习坎丙午

  习耕经纬补春秋,坎赋诗文辩异同。

  丙随流年情欲静,午旋清影夕阳红。

  情深谊长

  情溶天地物逢春,深隐难归日渐新。

  谊将落红添厚重,长寻桃李蔚材人。

  江津晓流

  江霞帆影数峰青,津火渔悬几灯明。

  晓看人生寻探处,流芳花丛显痴情。

  赞三中

  ◎6631班 廖世冰

  母校情系老三届,三届情结老三中,

  三中情谊半世纪,世纪情深习坎缘。

  上善若水润自强,自强不息铸核心,

  核心素养益终身,终身发展志更远。

  忆秦娥 习坎恋

  ◎6632班 姬传斌

  北风起,断南飞雁思乡语。思乡语,久别欢聚,师生相倚。

  无言桃李蹊成誉,春风化雨根基缔。根基缔,上善若水,自强不息。

  校庆?七绝

  ◎6634班 喻文玲

  沙头故里荡秋风,聚合鸿儒泮苑中。

  执笔哈哦歌七五,欣观校庆九洲同。

  诉衷情?母校75周年抒怀

  ◎6632班 任家凤

  曾经梦里故园游,

  桃李正花稠。

  芸窗灯火温眼,

  曲径绿林幽。

  情不舍,愿难酬,景空留。

  书边憧憬,

  鬓上春秋,

  萦绕心头。

  已知天命本无求,

  策杖伫高丘。

  行吟致远心悦,

  谈笑数风流。

  觥盏转,笛声悠,月光柔。

  桂香菊影,

  忍顾离愁,

  一醉方休。

  那些在三中的日子(藏头诗)

  ◎6632班 任家凤

  一

  习文明理少年时,坎应攀登始自知。

  丙信诸君存志远,午承余韵赋新诗。

  二

  青松挺拔迎朝晖,春雨催生桃李肥。

  无限风光多变幻,悔之折柳劳燕飞。

  三

  情同兄妹共芸窗,深谙兴衰事有常。

  谊将流年添厚重,长存诗心品荷香。

  魂系习坎

  ◎6631班 张继东

  梧桐渐落初冬雨,红叶芦花习坎情。

  地老天荒心不改,书香翰墨忆人生。

  赞我三中

  ◎6634班 李作荣

  中国百强状元校,与时俱进美名扬。

  品学兼优众校友,为国圆梦成栋梁。

  沙市中学“老三届”毕业生祝福母校75华诞楹联集畅想当年激情学子风华茂,欣观今日乐意园丁岁月新。

  --6631班赵萍

  习坎情深聚学子,桃李花开遍天下。

  --6632班吴治圭

  光荣沙中群英荟萃,金光“习坎”弦歌飞扬。

  --6633班余为

  七五载辉煌铭华夏学以致用,近世纪璀璨耀环宇厚德载物。

  --6634班喻文玲

  习坎学风永存,求是精神长青。

  --1966届高一(3)班 陈汝杰

  情系三中颂华诞古诗新韵10首

  ◎张吉顺

  1

  一九四一校创办,历经战乱多辗转!

  荡涤污浊建和平,废墟堆上塑辉煌!

  2

  七十五载庆华诞,沙市中学老学堂!

  同窗欢聚在母校,昔年情谊更增强!

  3

  三中校训是宝藏,学习需要攻难关!

  师生携手同奋进,习坎精神大弘扬!

  4

  中国百强状元校,著名品牌传四方!

  德能勤绩皆出众,桃李遍地成栋梁!

  5

  泽被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好习尚!

  自强不息学风正,培育人才大摇篮!

  6

  哥姐俱为三中生,能写会算不寻常!

  品学兼优方入校,与众校友竞芬芳!

  7

  吾哥名叫张吉祥,四九年生好时光!

  因式分解有独步,同学折服成美谈!

  8

  天妒才子索薄命,英年早逝十八殇!

  若是多活半世纪,不成大器也非凡!

  9

  文革之后废高考,分批派校升学堂!

  无缘习坎做校友,抱憾终生梦圆难!

  10

  我虽不是三中生,校友胞弟也荣光!

  小女不才上名校,帮父圆梦愿已尝!

  三中的回忆

  ◎6631班 徐安静

  第一次到三中报到,刚进大门,一脚绊在门槛上狠狠摔了一跤。顾不得疼痛,心里在想,三中的门槛好高啊!从地上爬起来左顾右盼,呈现在面前的是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再朝前看是两边种有冬青树的走道一直通向二门,二门上面赫然写着“认真读书”四个龙飞凤舞的红色大字,给人留下“学在三中”的强烈印象。二门向两边延伸即为排成U形的平房教室,光线不是很好,但接地气。除初一、高三同学外,其他同学平时都在U形教室上课。被U形教室环绕的是东、西舞池,后面是习坎楼。习坎楼不论是楼的结构还是寓意,当时都觉得有些神秘。

  我们的教室被安排在一栋两层楼的教学楼中,二楼和一楼分别是高三四个班和初一四个班的教室,光线极好,远离嘈杂区,我们享受着特保儿的待遇。每次课间休息和闲暇时间,都可以和高三的学生相处,无论他们谈论什么问题,我都是一个怯怯的旁听者,心里充满了崇拜,发现他们好博学,好和蔼,好稳重。这些高三同学对我们影响极大,尽管有质疑、赞同和敬佩等多种复杂心绪交织在一起,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很多。

  刚进三中的学生,多少都有些不适应学校紧张严格的学习生活。记得一次上植物课,课进行了一半,突然老师点了我和另外几个同学的名字,要我们每人拿出一张纸随堂测验,其他同学继续上课。别以为什么门、纲、目、科、属、种简单,也别以为洋葱皮、单细胞像在显微镜下面那么直观,可一见到测验题还真不知所云,结果可想而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受到如此沉痛的打击,别别扭扭了一学期才缓过神来,总算习惯了这种突然袭击的考试。这时才真正领会到“认真读书”四个字的内涵和真谛,它其实是三中的灵魂。多少年来,这种学风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正因为办学理念的高门槛、高层次,才使三中在众多的重点中学中独树一帜,学校能出五位两院院士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德育课的主线。政治课上,老师不时强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以及时时关注加纳、马里、埃塞俄比亚……”。每次班会上,大家谈论的主题之一是“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其实现在看来,是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我们年轻的心中,培养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情怀。

  三中的文体活动与教学活动相比毫不逊色。上初一时学校运动会上,高三(1)班张熙儒以11.5秒的百米成绩打破市记录,他当时冲过终点线的那种自信和激情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挥手、抬头之间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再看看那白背心上印着的略呈波浪形,就像终点线被冲断而飘飘忽忽的黄、红两条彩带图案的三中运动服,立刻在心中涌起要争第一的冲动,默默佩服图案设计者的睿智。和当时三中的校徽一样,三中的运动服除了大气,朴素得让人联想到延安精神。

  还是上初一那年,全校文艺晚会中印象最深的是高三(1)班表演的《黄河大合唱》。男、女生分别穿着统一的服装,手上拿着文件夹及朗诵稿,表情深沉、严峻。一个女生用在沙市很难见到的标准普通话深情地朗诵着“朋友!你到过黄河吗?……”接着是合唱“划哟,划哟,划…哟…”,加上凄凉而忧伤的独唱“黄水谣”,一下子把人带到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苦难岁月。随着其他班同学演唱的 “罗霄山脉的中段,有一座雄伟的高山……”响起,人们仿佛听到黄洋界上的炮声,同时留下一片因错过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而略显“出生恨晚”的叹息。一首轻快的男声表演唱《我们的田野》,使人不得不忘记一切而情归少年时……。

  无论是教学还是文体活动成绩的评估,都是以班为单位的,所以集体荣誉在心目中比什么都重,这也使大家对班集体形成一种依赖,哪怕短暂的离开也有些失落。我们班甚至有同学提出,毕业后全班一起到新疆建设兵团去工作,那样就可永远生活在一起……。

  遥想当年,我们或多或少都陷入了一些误区里,有身心上的,也有观念上的,我们需要有人点破和提醒,才能达到自我调整、自我纠正的高度,犹如自动化理论中的自适应系统。好在有几位老师及时进行了引导,集体到新疆的事就再没有人提起。的确,当时的三中是荆州地区培养精英的最高学府,哪容得一时的感情冲动?更何况,朝夕相处未必相濡以沫,而远隔千山万水也不乏心心相映。

  每年的12月31日,就是三中的大年三十。先是各班开晚会,接着是其他活动,像同学间相互赠送自制的贺年片呀,跳集体舞呀等等。深夜12点前夕活动进入高潮,大家从四面八方涌向大礼堂,准备听新年的钟声……一直要闹到天亮才罢休。这么多年来,每到12月31日,我都会想到三中大年三十的晚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