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文摘》第32期]"同课异构"是提高教学求异能力的好方法
作者/来源: 山西晋城一中 陈铁补 发表: 2011-04-08 22:48:17 浏览: 8605 次
2007年12月9日,长治六中和静海一中联合进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听了三位数学教师的课,感慨颇多。此前,我曾走访过不少学校,这些学校的教学研究大都拘限于“同中求优”,而津晋两校的“同课异构”则是“同中求异”,这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就是一种创新,就是一种进步。三位数学教师的方法各异而又能殊途同归的做法,给人别开洞天、耳目一新之感,不失为一种提高教学求异能力的好方法。
“同课异构”教学法便于打破教学的思维定势,用新的思维方法去思考和解决教改中的问题。牛顿当年看见苹果落在地上,打破思维定势,去思考,研究,实验,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课堂教学改革,也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课异构”教学法的价值在于“异构”,“异构”就须创新,而创新首先就要有新思路。因而,“同课异构”教学的研究与实验有益于拓宽教师的创新思路。
随着“异构”教学方法的增多,教师之间就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因为任何具有个体特色的教学艺术,都是有遗憾的艺术,都有其不足的一面。苏东坡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琴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学士的这首诗揭示了天下事的完成都有赖于各方面的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仅就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个体行为,但如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具有“指”和“琴”的功能,就可能奏出优美而和谐的教改乐章。显然,“同课异构”教学法的研究与实验可以起到其它研究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位数学教师的课,教学内容均为等差数列,但教学思路和方法各不相同。天津静海一中王雨池老师采用的是问题解决法。其教学结构是: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猜想——教师点拔——合作探究——得出正确结论。长治六中吉郭庆老师采用的是观察探究式教学法。其教学结构是:观察事例——师生互辩——概括结论——练习巩固。长治六中张艳燕老师则采用了主题演绎式教学法,其课堂教学结构是:确定目标——事例分析——概括规律——照应目标。我认为,这种“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是一次具有突破性、创造性的教学实验,它与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因为,数学教学除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外,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求异思维能力也是其教学目标之一。津晋两校教师在这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首先使自己具备了这种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如果长期坚持,无疑会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总之,“同课异构”是一种提高教与学能力的好方法,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