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报(106—1)
发表: 2012-07-06 11:04:56    浏览: 7121 次
  高举创新旗帜,打造有效课堂

  邓北平

  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在于课堂,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课堂,这已被大家所共识。沙市中学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延续以往的辉煌,每一位教师都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优质,真正地从灵魂深处来探索让自己的课堂优质保持常态,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那么,如何来打造优质课堂呢?这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创新的冲动,这种创新要有事业心,要有责任感,要有紧迫感,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既为学校,也为自己。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不创新,他的教学质量就上不去,如果不创新,他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一个民族不创新,这个民族就没有发展前途;一个组织不创新,这个组织就没有发展前途;一个部门不创新,这个部门就没有发展前途。同样,一位教师不能勇于创新,他教学生命就将终结。十六大报告讲创新,提出创新是一种理论品质,创新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倡导高举创新的旗帜。正是我们开创了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的民族才日益走向伟大的复兴。“疯狂地痴颠地创新,改变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这是乔布斯的理念,他实现了这个目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部门,都必须创新,一位教师更要创新,否则你就会落伍,你的教学的源头活水就会丧失,你就有可能成为职业上的行尸走肉。如何创新?体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理念的创新。

  这是一个观念、思维问题,要想课堂优质,教师就必须具备先进的理念与思维方式,要与时俱进,具体而言,表现为三个理念。

  1、以生为本的理念

  一是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是教师最难做到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为什么不放手?为什么不放心?为什么“不放筷子”?就是因为不相信学生,不尊重学生,主观认定学生什么都不会。

  3月29日我在高一(四)班上了一次物理课,四班是平行班,同学们从课前学习到课中学习,积极主动,课堂上交流活跃,答得十分精彩,习题训练解法新颖,两节课下来,我讲课的时间不到10分钟,80分钟的课堂80%的时间是学生讨论、交流、探索、训练、总结和反思。随后,我作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欣喜。其实学生的培养不是教师一味地讲就可以做到的,教师讲多了,泯灭智慧、泯灭理性,把聪明的学生教得不聪明了,把会的学生教得不会了。这其实就是教师在用自己的模式与思维束缚学生。

  中国的管理学中有一个说法是“用人不疑”,教学也是如此,我们要相信学生。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比教师厉害。我在高一(四)班上课时,有一道题在高中无法直接求冲量,要用动量的变化量求冲量,学生把这种方法总结为转换替代,我当时非常惊讶,评价道:既有物理思想,又存数学思维好极了!你越相信学生,学生越爱你,越是喜欢你这门课,继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是要依靠学生。教学要靠学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我在高一(四)班上课时,两个概念题做完后,问学生,你从1—2两个题目中体会到了一点什么?悟到了一点什么?学生悟得很好。课堂要依靠学生探索,要依靠学生总结,依靠学生评价,一组的同学说,二组的同学评价,教师不能学生一答完,即刻评价,这样学生就不思考了。一堂优质的课,不是教师把课上完了,而是学生把课学完了。教师要充分依靠学生的力量,开展学生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的探究,布置学生的训练,组织学生的合作。如果一堂课仅有教师完成,而没有学生的参与,那你就是霸权主义,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力,严重地说,就是剥夺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是要发展学生。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沿着正确的路径、方式,完成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在探究学习中成长,在合作学习中成长。

  这三个理念的转变是很难的,但却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最佳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叶圣陶老先生说,学是为了教。这就是说,最佳的学习方式是教,就是让学生教学生。美国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学生边学边教、边学边训练和实践,知识的再现率是最高的。这其实就是理念的转变。

  2、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是为提升能力服务的,学知识是路径,“学”能力是目标。虽然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多种方式,但学习基础知识不是目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着力讲知识,一个知识反复讲、反复训练,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知识与能力不是并重的关系,学习知识是为了能力提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中,考知识的题量大大减少了,考试的主体是能力。我在高二(1)班调查学生学情时,学生说,李景鑫老师教会我们怎么学物理了,我们会学物理了。会学了还有什么不会做的呢?你敢说你的学生会学你教的学科吗?李景鑫老师对我说,我们班有50%的学生会学物理了。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能力。我们要把根本任务落实到能力上,这个观念要牢固树立。基础知识的学习靠学生自己探索,核心知识也要靠学生探索。我在高一(四)班上课时,动量与冲量,我没讲,但学生会做。

  3、打造智慧课堂的理念。

  我们学校办学目标中提出“智慧的师资”。学生有智慧必须是有智慧的老师带出来的。没有智慧的老师,不会有智慧的学生,老师就是要用智慧启迪智慧,灵魂呼唤灵魂,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如果教师没有智慧,没有灵魂的呼唤,那么这节课必然是一节低效课,学生不会运用,不能理解。仅从概念讲到概念,知识层面训练来,训练去,最后意义不大。所以教师一定要有智慧,课堂要有智慧的生成,有精彩的拓展,这才会是一堂智慧的课,才能教出智慧的学生。

  第二、教法的创新。

  1、教为学服务。两层理解,一是教师是为学生服务,二是教是为学服务。教是为了不教。

  2、教法实为学法。我们不要把教法和学法对立起来,它们是一致的。教法一般是要探索怎么教,实际上就是探索用什么样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式完成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学起来效率更高一些,效果更好一些。这就是教法,也是学法。

  3、教法的探索就是要让教能够营造目标、任务、氛围。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节课就是好课。用建构主义理论解释,教师“搭脚手架”,教师是幕后指挥、导演、搭台的人。

  4、教法实为老师约束和激励自己的一种规则。教法是约束你自己的,而不是约束学生的,比如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的原则就是约束教师的,同时也是激励教师的。

  第三、学法的创新。

  1、学生带着什么感情学习你这门课?如果学生不喜欢你这门课,你什么法都没有法。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学习的情感,研究怎么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高兴地学、快乐地学,这是学法的核心问题。

  2、学生用什么路径学习你这门课?比如说概念怎么学,我认为就是三部曲,即这个概念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是什么?学生要把来龙去脉弄清楚,它是谁?即要把本质弄清楚。(当然,还要加上把本概念的学习与以往学的类似概念加以区别和比较。)

  3、学生用什么方式学习你这门课?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还是其它方式?

  第四、资源呈现方式的创新。

  这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有可为之处。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这好比写小说,一个人物,在什么时候出现,高潮在哪里?跌宕起伏才能引人入胜。课堂同样如此。

  哪些资源?在什么情景下呈现?在什么阶段呈现?怎么呈现?这是很有学问的。好的资源呈现方式,是那么精美,是那么精巧,是那么有艺术,学生感到很新颖,学得有趣。这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反映。

  综合上述四个创新,那么我们学校如何建立沙市中学的教学文化,如何让沙市中学的课堂有效?我们提出六个“三”:

  1,三个理念。即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充分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理念;打造智慧课堂的理念。

  2,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三种学法。即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

  4,三次(段)学习。即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

  5,三有课堂。即有学习目标和创景设问、有学生探究训练、有反馈总结。

  6,三会。即让学生学会、会学、会用。

  总的来说,就是:牢固树立三个理念,科学组合三种学法,智慧组织三种学习,切实达成三维目标,让学生真正实现三会。

  在这六个“三”里面,1—3个“三”是新课程的基本特征,“三有课堂”我多次讲述,这里重点谈“三次学习”。它对我们当前学校现状而言最为重要,我对此做相关说明。

  第一,什么是三次学习?

  三次学习并不是新事物,它离我们很近,我之所以这么说,基于两点。

  一是它是我们学校的创造。2006年,我到北京四中参观,他们学校用的资料是“三次学习”资料,而我们物理组很多教师都参加了这本资料编写。

  二是三次学习在我们2012届高三有实践,并受到了良好的成效。高三数理化的一轮复习基本上是学生先学,先学教材,先学考纲,先做题或课前作业,有的教研组是自己编题。复习课坚持“三有课堂”教学,在一调、二调中,数理化三科的成绩很不错。高一高二很多老师也在实践。如霍焰老师三次学习做得很好,很下了一番工夫,他认真研究了怎么组织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很到位。

  三次学习是螺旋式上升,在反复中上升。学习有一种较好的方式就是反复,这种反复是螺旋式反复,而不是原有性质的反复。

  所以我们提出“三次学习”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我们学校教学实践的总结,是我们校本教研的总结。

  所谓三次学习,就是指学生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

  课前学习是前提。这是我们老师上课的前提,如果老师上课前学生没有预习和作业,这种课无论教师多会讲,无论教师讲多少,总比有课前学习的课要差。因为学生经过课前自己探索,他就会带着问题听课。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问题,盲目跟从教师,教师又是从头讲到尾,学生就从头听到尾,器官只用了耳朵、眼睛,最后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只有器官用得越多,效率才会越高。

  课中学习是根本。

  课后学习是提升。

  三次学习对应的是三次作业,当前,我们的课后作业情况很不理想。我们的名校班至少有20%的学生被课后作业绑架,平行班基本被课后作业绑架。学生就是拼命地做课后作业,陷入了恶性循环。学生课前没有进行认真地探索,课中被动跟着老师学,课后拼命赶作业。学生因为课堂没有理解,不会运用,做课后作业压力很大,花费的时间就越长,有的同学赶作业赶到深夜,第二天上课头脑不清醒,效率极低。我在高二年级做了调查,课前学习与学业成绩正相关,哪个班赢得了课前学习的主动权,这个班成绩就好,哪个班跟着老师走、被老师牵着走,这个班就差,无论什么班都吻合这个规律。

  第二,串联三次学习的主线是什么?

  怎么把三次学习抓住?这需要我们坚持以“问题”为主线,也就是要进行问题式教学,要把这节课要讲的核心知识要变成问题,变成作业,让学生课前去做。你说他不会做,我说他会做。我试过。

  与三次学习相对应的三次作业,我们在设计时,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

  1、课前作业要求:简单、基础、开放。简单、基础就是学生看书、思考后就可以做到;开放是说课前作业的题目要具有发散性,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这对教师备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课前作业学生何时做为宜呢?我认为可以是在课堂,也可以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即在你和学生共同学习之前。我不要求课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只是要求这一节知识的学习按什么模式或什么路径完成。

  课前作业以2—3个题目为宜。

  2、课中作业的要求:要有讨论题,要有探索题,要有总结反思题。做一类题学生要总结。教师要让学生“悟”,让学生体会,得出结论,这是核心所在。学生要把课前知识拿到课中来运用。其中,课本习题必须放在课中做。

  3、课后作业的要求:这相对要灵活一些,可以是习题,也可以是学习报告的撰写。比如电场,他的学习报告可以是对电场的理解,运用。学生如果能写出来,比他做很多题都有效,这是一种课后学习。美国经过研究,学生课后作业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80分钟,我们学校每天安排了120分钟自习,够了。我们只安排这么长时间,其它让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学。

  以问题为主线,这是世界通行的教学方式。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任务,问题就是目标。教师要围绕核心知识展开问题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线。可能有老师会说,学生自己做,还要老师做什么呢?其实,考验教师水平的高低就是问题怎么设计。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要转化为作业里面,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课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后自主提升,全程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全程体现探索,全程体现合作,我们将之称作科学组织三次学习。

  第三,三次学习的关键是什么?

  1、教师要把核心知识的学习权交给学生。

  我们三次学习的核心问题是三次作业,这三次作业我们是有要求的,但是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不同的做法,但有其共性之处,即都要把作业布置好,把基础知识落实好,要想使课堂有效,我们必须要把学习权交给学生,这是最关键的。

  如果教师没有把核心知识的学习权教给学生,那么所有的探究都是无效的。我们原来提出的精讲多练,精讲讲在哪里?要讲在核心知识上,讲在别的位置上是没有用的。现在我们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围绕核心知识,通过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自己得到结论,自己“寻找”规律。。

  2、教师要把评价权交给学生。

  某个同学发言完了,对也罢,不对也罢,思路清晰也罢,不清晰也罢,教师千万不要独自霸占评价权,要首先让学生相互评价一下。学生此时正在“对与错、是与非”之间碰撞,如果教师很快下结论,学生就会停止思考。简单地说,所有重要的结论、重要的观点一定是学生说出来的,不是教师说出来的。对与错是学生判断的,是学生评价的。

  总的来说,三次学习就是课前、课中、课后三次学习,与之对应的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次作业。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核心知识的学习权交给学生,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组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核心知识上相互交流、探索学习,做到真正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根据其在教研组长、中层以上干部会上的讲话整理)

  名校之名首先在于名师,名师之名体现于课堂。为此,学校开展了“有效教学”系列活动,今年为“有效教学活动推进年”,其中,“三次学习”的有效课堂模式为推行的重点。图为邓北平校长在高一(4)班上“三次学习”示范课。

  4月9日下午,黄冈市教育考察团一行十余人抵达湖北省沙市中学,参观了学校,并就荆州市特色发展优质高中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作了专题调研。黄冈市教育考察团由副市长陈少敏带队,参加人员包括:市政府副县级督察员孙梓坤、教育局局长王建学、副局长张以标、教育局纪检组长王银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刘立志、教科院院长朱正国、黄冈中学校长刘祥、副校长陈忠新、方学德等。荆州市副市长徐朝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克平、教育局局长詹宇生、副局长张妙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涂圣权、沙市中学校长邓北平及相关对口单位的同志参与了接待。


  沙市中学隆重举行2012届学生成人仪式

  5月4日下午,我校在体育馆内隆重举行了高三年级学生的成人仪式。“在此正式成人之际,我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名义,面对国旗庄严宣誓”——这成为一千多位高三学子最响亮的声音,也宣告着又一批学子们长大成人了。

  校领导历年来都非常重视学生一生一次的成人仪式,活动也精心准备在“五四”青年节这天举行。本次活动中邓北平校长、黄炜副校长、赵文华副校长、朱胜祥副校长、张志礼书记都来到了现场,见证了学生的成人仪式,不少校领导还亲自给学生颁发了成人卡。邓北平校长在成人仪式上寄语高三学子,希望大家快乐健康地成长,期待同学们在马上来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愿所有成年学子能够承担起一名成人的责任,做一名对为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学工处主任吴本萍、团委书记张珺做了成人仪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整个会场汇集了高三学子及家长,但会场秩序井然,活动进行的十分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教育学生感恩家长及老师、领悟成长的目标,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青春·理想·感恩·责任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2届高三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6月8日晚7点,湖北省沙市中学2012届的高三学子们在结束了高考最后一门考试之后,再一次聚集在校园体育馆内,隆重地举行以“青春·理想·感恩·责任”为主题的高三毕业典礼,庆祝高三学子顺利毕业。

  今晚的体育馆布置得庄重典雅,富丽堂皇;今晚的师生、家长激情满怀,热情高涨。三年的砥砺拼搏,在这一刻梦园习坎;三年的相濡以沫,在这一刻酝酿成歌。当庄严的国歌声响起,同学们热情激昂,放声高唱,唱出对祖国的热爱,唱出对母校的眷恋,唱出对师长的感激,唱出对同窗的缱绻,唱出对昨日的感怀,唱出对明天的希望。

  今晚,邓北平校长受到了同学们空前的欢迎和喜爱。当主持人报出邓校长名字的时候,全场一下子激情沸腾;当邓校长熟悉而挺拔的身影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时候,欢呼声、呐喊声、尖叫声如潮水般汹涌而起,霎时淹没了整个会场。有的同学高呼“校长,你好!”有的同学尖叫“校长,我爱你!”今晚的邓校长也特别地激动,他的讲话紧紧围绕“母校”二字,他说:“什么是母校?母校是你自己可能心里想骂甚至骂过但是绝对不让别人骂的地方,是一个可能让你恨得要死但同时又爱得要命的地方。母校,孵化了你的理想;母校,滋育了你的情怀;母校,为你的成长插上了翅膀,助你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希望同学们深怀母校习坎情结,无论将来身处何方,都要常记母校教诲,让母校为你而骄傲!也希望同学们在毕业以后忆起母校的时候能常回来看看,母校无论过去与将来始终为你敞开胸怀!”

  毕业生姬卉同学代表全体高三学子向培育自己三年的母校表达了诚挚的感激之情,向教诲自己成长的老师们表达了拳拳的感恩之心。她的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带动了全场学生齐呼“老师,我爱你!”

  学生为老师们献上了美丽的鲜花,老师的脸上绽放出比鲜花更美丽的笑容。高伦强与秦卓琼两位老师代表全体高三老师为毕业的学子们送上温暖的祝福。三年的朝夕相处,依依不舍的岂止是学生对老师的眷恋,更有着老师们对学生的牵挂。看着三年前青涩的脸庞如今已淡褪为坚定与刚毅,老师们在欣慰的幸福中寄望的是深深的祝福,祝福他们鹏程万里,学业有成!

  刘宏校友的出场掀起了全场又一个高潮。刘宏是我校1981届校友,1982年至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1995年至1996年毕业于美国迈阿密大学商学院,现任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现代设备有限公司总裁。刘宏校友以自己早年在惠普公司的工作经历激励同学们“成功不是机遇,而是选择”,鼓励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做出睿智的选择、适我的选择!刘宏校友的祝福让同学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信心满怀!

  高三年级组组长李昌坤代表2012届全体毕业生为母校送上了气派宏大的雄鹰展翅座雕,祝愿母校大展鸿图,桃李满天下!

  最后,颁发毕业证书环节引爆了全场的最高潮。邓北平校长站在主席台上,为全体高三学子一一亲手颁发了湖北省沙市中学的毕业证书。同学们踩着红地毯,带着灿烂的笑容,从邓校长手中郑重地接过标志着在沙市中学快乐成长的三年韶光,向校长深深地鞠上一个感恩之躬。还有的同学们请邓校长为他们在自己的校服上留下签名,以此留作永久的纪念,寄托对母校深深的眷念。

  毕业典礼上,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也为高三的学长们送上浓浓的祝福。他们表演的《蜕变》寓示着学长们三年磨砺,今朝破茧成蝶,自由地翱翔;他们朗诵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表达了对学长们为校争光、为国奉献的诚挚祝愿!

  晚9点,毕业典礼的帷幕已悄然落下,但热情的高温弥散在整个体育馆内,久久未能散去!



  2012年,我校高考保送工作再创佳绩,陈怡然等6位同学被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大学录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