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季第4周国旗下讲话]勿忘国耻 发奋读书
作者/来源: 高二(4)班 吴一钒    发表: 2013-10-10 11:51:22    浏览: 6648 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晨好!

    我是高二(4)班的吴一钒,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勿忘国耻,发奋读书!

    中秋节已经过去了几天,我想中秋节的明月仍挂在大家的心中吧。可是八十二年前的中秋节是1931年9月26日,“九.一八”事变的一周后,当时国人的心中有的只有“九.一八”后的屈辱和愤慨,哪有过节的心情?

    1931年9月18日,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柳条湖南满铁路,小型炸药被引爆了,小段铁路炸毁,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被放在现场,无辜地成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伪证。日本,这一军国主义的执行者,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对广大世界的垂涎者,决定从中国东北开始他的计划。在自导自演的情景剧后,日军像病毒一样在中华大地上极速扩散。短短四个月,东北陷入战乱。

    日军的行径已成为中国历史上抹不去的雾霾。“落后就要挨打”已成为我们从小到大的训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康乾盛世长达115年,可它的末端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间隔也不过四十年。当国人在卧榻上吞云吐雾的时候,鸦片这一被称为“忘忧草”的流行品已经开始腐蚀艰苦创业时的精神根基。与此类似的还有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罗马帝国,他们创造的文明使世人瞻仰。而生活的富足、安闲催化出的享乐主义磨光了罗马人的创造力。在罗马界墙之外,蛮族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觊觎罗马人的土地和财富。种种内因和外因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朝代的兴衰填充了我们的历史。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财富是柄双刃剑,它是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安定繁荣的保证;可是随着享乐主义的蔓延,它又成了腐蚀精神的毒药。这也许可以解释建国初期国人们艰苦奋斗追求富强安定,而现代人却在挣扎中寻找精神的救赎。

    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照亮了一代人,可如果在现代社会中它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对国家的发展来说,那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对它进行新的思考。

    “读书”是我们每天做的事,也许你会质疑,难道我们成天在教室里写作业就能使中华崛起吗?当然仅靠写作业肯定不够,应考是现实,可懂得抓住机会的人会多方面思考和应用,这在我们的追梦之旅上必会发挥积极的效应。与其抱怨现实,不如在困难中寻找机遇。想成为心目中的自己,必须付出,而不是渴望自己是上帝创造的“特例”。

    何谓“为中华崛起”,这几个字是否过于抽象?先别去想一些大道理。当你身边有优秀的人时,你是否会以他为榜样,敬佩他对梦想的追求呢?优秀的人不仅仅是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也潜在地影响着身边的人。这种力量是不可小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蝴蝶的翅膀可以卷起风暴,所以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可以互相鼓励、相互赞赏。我们不能消灭黑暗,却可以扩大光明。试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尽自己所能且善待他人,那社会不是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吗?

    最后,我为正在追寻自己梦想的人喝彩!愿大家在国耻日中理性思考,落实行动,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