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文摘》第28期]关于杜郎口的正读与误读
作者/来源: 赵小雅(《中国教育报》记者)    发表: 2010-12-17 21:14:20    浏览: 7380 次
  关于杜郎口,见诸报刊的文章有很多,书籍也不少。但是,对杜郎口中学的解读依然不够清晰与深刻,其中不乏许多浅读与误解。

  相信如果真到过杜郎口中学,看过他们的课堂之后的人,都会有所触动,因为与传统的课堂相比,这里的课堂变化是根本性的。就课堂教学来说,他们真正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合作者的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对于这样的变化,已有连篇累牍的文字解读,有的把学校的实践说得很详尽,有的把变化说得很纷繁,也有的把他们的改革惊为奇迹。

  有人把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误读了为“10+35”教学模式,进而提出质疑。课堂上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剩下的时间都要留给学生。有的学校开始效仿这种时间分配办法,也有人的质绺这样人为机械地分配课堂时间有点胡闹,不讲科学。其实,这种办法只是在改革初期实施的特殊措施,目的是在教师们还不能放下传统教学方式的情况下,以外力作用让教师少讲、学生多学,这在当时确实起到了相应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与深入,“10+35”这样一种模式已经只剩下了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多,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象征着课堂上教师以告诉的方式讲解的少,更多的作用是点拨和引导。现在的社郎口中学,已经没有人再去追问课堂上到底教师讲了多少时间,学生活动多少时间,因为让学生成为主角早已内化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

  也有人把杜郎口中学的展示课误读为作秀与表演,认为把大量的课堂内容前移或后置到了课后自习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是因为人们还在用传统的课上只是学知识的思维来看待我们的教学,不明白这样的展示与学习实实在在的知识之间有什么直接联系。他们没有看到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情感体验的愉悦,知识适移运用能力的发展,交流与表现能力及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的还用传统课堂模式的思维来理解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但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也会让学生做大量的纸笔作业吗?也许对于预习、对于展示、对于自习的内容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研究,但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展示课的存在就是作秀与表演,就是实际上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也有人说杜郎口中学不值得学习,因为学校可能连课程都开不全,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不受重视,学校办学仍是老一套。农村学校由于师资、条件等因素,导致这些课程开不出来,并不意味着学校所有的努力都被屏蔽。杜郎口中学在现有的条件下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坚持探索十多年,让新课程理念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中学具体化为现实可行的操作性模式,进而建立了新的课堂教学系统。因此,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不能用高大全的形象标准来要求这样一所农村学校做到完美无缺。

  也人有说,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只适合农村学校,不适合城市学校。其实,课堂教学的规律不分农村和城市,只是条件不同、实施途径不同罢了。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并且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系统,这是不分城市和农村都可以做的,而且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

  对于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不应该拿着放大镜无限夸大其改革的变化与意义,也没有必要拿着显微镜断章取义地进行刻薄挑剔。我们希望的是对杜郎口的改革实践进行明白地解读,清醒地认识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以及他们还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用专业的、清醒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改革,解读他们的改革。这对于所有的学校来说,应该都是有益的。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24日第六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