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 高俊 发表: 2013-01-14 10:01:46 浏览: 20361 次
课题负责人:高俊
课题组成员:高俊、吴锐、朱佳珍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有效教学是全国各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从科学与实证取向教学论的角度看,“有效教学”的研究都必须明确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带领学生去哪里?(教学目标的设置)
怎么带领学生去那里?(教学策略的选择)
怎么确定学生已经到达那里?(教学结果的测量)
科学与实证取向的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考察教学的“有效性”,唯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教学目标”,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立足本校的生源特征、学校的地域环境、学生的生活可以接触到的地理环境,对地理新课程标准按布鲁姆修订后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进行地理必修1和地理必修2的知识维度的确定(即哪些是我校学生要达到课标水平所需要的铺垫性知识?哪些是我校学生达到课标水平所需要的主干知识?),并确定每一知识项应达成的认知水平的。构成我校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链,使课堂教学和教学结果测量有据可依,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及评价,确保教学的有效、高效。在教学目标链的构建过程中,探寻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依据、方法和一般流程。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校本解读,确立符合校本的教学内容,规划每一章的教学课时,制定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链及实现目标的教学素材、实施方法和过程、检测评价方式。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依据、方法和一般流程。
基本内容:
1、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校本解读
我校是省级重点城市中学,地处长江之滨的江汉平原,优质生源多,学生生活在城市的多,接触农村的可能性大,多见平原景象,少见山地风貌,可见河湖水景,难见大漠干旱。我校地理教学的目标应高于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高到什么程度?哪些知识项和认知项应该高?我校学生要达成国家课程标准需要哪些知识铺垫?哪些知识项要达成相应的课程标准是我校学生因地域关系会感到困难的?能否有替代的知识项?
2、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必修1、必修2教学目标体系的结构
根据布鲁姆修订后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确立地理必修1、必修2的知识维度,将课标规定的知识内容按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进行归类,同时确立哪些是铺垫性知识,哪些是主干知识。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和高考考纲的能力要求角度,确定布鲁姆修订后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中认知水平的6个认知类型22个子类型中有哪些是属于高中地理学习应该达成的,并与具体的知识项一一对应。
3、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链及达成目标的教学素材、实施方法和过程、评价方式
在前两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认知规律要求及每项教学目标达成的预期时间长度,将教学目标进行课时归类,构建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链。再根据教学目标的知识项确定相关的教学素材,根据认知水平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法和过程,并确定课堂评价方式。
4、基于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依据、方法和一般流程
通过上述具体的实验研究,探讨一个具体的学校在构建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的依据、方法和一般流程,将本课题研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研究重点:
1、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校本解读。这是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前提,是将课程标准具体化、可操作化。只有对课程标准进行校本解读,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才可能有效。
2、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链及达成目标的教学素材、实施方法和过程、评价方式。将教学目标项有机整合成一个个单位教学时段(课时),才可能保证有效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这样做使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科学、准确,避免重复、低效的教学行为的产生。
研究难点:
1、目标体系结构的构建。从地理学科角度和课程标准、高考考纲要求对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认知类型的子类进行筛选,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有很大的局限,且尚无可借鉴的研究成果。
2、课程标准的校本解读依据。我们初步确立了课程标准的校本解读的依据:学校层次、生源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基于地理教学的特点考虑的学校所处地域等,但是其理论依据是否充分,且实际操作的工作量巨大,成为研究的难点。
3、目标链的构建及评价方式。目标链的构建要细化到每一课时,必须将地理必修1、必修2进行全面的梳理和重组,任务艰巨。我们力图将课堂评价方式多元化,而目前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且在以考试为评价主流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实践是否能获得准确的反馈,成为本项研究的一个难题。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1、课题研究步骤:
理论学习内容: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主编的《有效教学》
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主编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2、课题研究计划
高一上学期:完成高中地理必修1的教学目标体系,并根据课堂教学检测进行修改和调整,反思构建过程的得失,调整构建的思路和方法,为高中地理必修2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高一下学期: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的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实践检测,并根据必修2的教学实践再次修正必修1的目标体系。
高一学年结束:初步形成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的教学目标体系,交付给新高一年级实验、检测,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和修改。总结反思,形成相关个案成果和两个必修模块的目标体系的初步成果。待新高一上学期对必修1再次实验、检测后,形成必修1教学目标体系的主体成果。待新高一下学期对必修2再次实验、检测后,形成必修2教学目标体系的主体成果。
在上述基础上,归纳总结,力争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理论成果:基于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依据、方法和一般流程。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预期主体成果(基本成果)
2、预期个案成果
课题组成员的实践反思和研究案例分析报告。
3、预期理论成果
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基于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依据、方法和一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