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坎文摘》第39期]高中地理"三次学习"模式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作者/来源: 高俊    发表: 2013-01-14 10:06:11    浏览: 20264 次

  课题负责人:高俊

  课题组成员:高俊、吴锐、朱佳珍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有效教学是全国各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从科学与实证取向教学论的角度看,“有效教学”的研究都必须明确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带领学生去哪里?(教学目标的设置)

  怎么带领学生去那里?(教学策略的选择)

  怎么确定学生已经到达那里?(教学结果的测量)

  怎样带领学生去那里?这是有效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并整合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环节。恰当的教学策略、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保障教学效能的重要环节。科学与实证取向的教学论强调在决定采用哪种教学策略之前,先做“任务分析”: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水平,分析教学内容中的“学习类型”,明了学生从起点到终点所需要满足的内部和外部的条件。

  本课题旨在立足校本,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有效利用的一般模式和具体实践,将相关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模式付诸我校地理学科教学实践中,构建我校地理学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组织模式,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检测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界定的三次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前预习环节;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课堂学习环节;以知识结构构建、达标检测、学习反思为主的知识构建环节。

  基本内容:

  1、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方式的有效选择及实践检验: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结果主要是获得“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是以概念的掌握为核心的,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和形成是有效能不同的学习方式的。确定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类别,选择并通过实践验证效能较高的学习方式,保证教学的有效。

  2、自主学习的任务给定形式、学法指导及督促管理:自主学习如何开展?为确保其有效性应如何督促和检测?这些问题是保证三次学习的第一环节的有效的关键所在。就其核心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因的需求,内因的需求靠外因条件予以激发,因此如何构建情境?如何设置学习任务?辅以何种形式的学法指导?履行怎样的督促和管理程序?才能达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3、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情景、问题、实施途径设计:哪些内容是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来有效高效地达成学习目的的?采用哪种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实施方法和过程最恰当?构建何种学习情境和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满足学生从起点到终点所需要的内部和外部的条件?这些探究才可能保证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流于形式。

  4、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是实施三次学习的载体,我们初步构建的地理导学案的结构是“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每节知识结构构建”、“达标测试”、“学习反思”等五部分。本研究主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预设性设计相关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检测其结构、内容的合理性,并根据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信息进行修正、调整,使其满足教学目的的达成及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最终形成可在本校可以持续使用的结构和方法体系,具体内容可更新的地理导学案。

  5、高中地理不同课型的三次学习模式: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确定基本课型,确定不同课型的三次学习模式及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研究重点:

  1、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承载学习素材、学法指导以及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习效能,便于对自主学习环节的督促和管理;呈现课堂学习的情景、材料、探究主题(问题),便于学生阅读、探究,减少课堂时间消耗,且便于保存;达标检测试题、知识结构构建框架和方法指导、学习反思空间呈现其中,利于学生一本多用,且利于检查、督促和适时指导。

  2、不同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实施流程:有关学习的方法、模型很多,哪些才是地理学习真正有效、高效的?对地理的哪一部分的知识学习和认知发展有效?一节课或一个学习环节(学习单元)的学习方法如何组织和实现?这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能。

  研究难点:

  1、不同学习方式的组织形式: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域性的特点,地理现象和过程产生的长时性等,使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缺失可供观察的直观对象和主体,学生学科知识的缺陷会导致分析问题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这样导致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材料仅限于文本材料和图表材料,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内部条件难以促动,这样使得实施难度大,且难以获得真实的研究反馈信息。

  2、高中地理不同课型的三次学习模式:地理学科的课型如何划分才算是科学的?学生对区域环境特点的直观感知的储备的差异性对学习产生的障碍如何克服?学生基本的理科知识的缺失对学习模式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些成为本课题该方向研究能否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的制约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1、课题研究步骤


 
   理论学习内容:

  建构主义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靳玉乐主编的《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张春莉编著的《学会思维》

  美国安奈特·布鲁肖,托德·威特克尔编著的《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

  美国芭芭拉·明托编著的《金字塔原理》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主编的《有效教学》

  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主编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2、课题研究计划

  高一上学期:完成高中地理必修1的导学案的编写、试用检测及修订调整工作,并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制定编写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更合适的方案。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的个案成果。完成世界区域地理(寒假作业)导学案的编写,该导学案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为核心,同时,落实世界区域地理事实,提升应用必修1的知识分析说明世界区域自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高一下学期:完成高中地理必修2的导学案的编写、试用检测及修订调整工作,并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对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进行再修订。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的个案成果。完成中国区域地理(暑假作业)导学案的编写,该导学案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为核心,同时,落实中国区域地理事实,提升应用必修1、必修2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高一学年结束:认真反思总结,形成本课题的其他预期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预期主体成果(基本成果)

  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世界区域地理(寒假作业)导学案、中国区域地理(暑假作业)导学案

  校本教学资源库:教学课件、地理必修1和必修2教学用的文本资料、地理必修1和必修2教学用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可供学生实地考察的基地(力争)。

  2、预期个案成果:三次学习课堂教学案例实录、三次学习教学反思、导学案编制个案反思等。

  3、预期理论成果:学生自主学习(预习)方法指导及督促管理方式;不同课型的课堂探究组织形式(典型教学案例);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与评价的方式;知识结构构建与学习反思的引领方式和方法等。


Baidu
map